Page 357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357
执政论坛
庄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具规模,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经济新业态成效初
显。尤其是柑橘类水果产业 (褚橙)建设项目的引进,为龙陵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县打
造褚橙、车厘子、生态石斛种植、甘蔗、黄山羊养殖 5个集中连片万亩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二产上,
以锂离子电池制造、新材料制造、生物制药、珠宝玉石加工、金属冶炼及非金属制造等为主导,传统
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尤其是近年来矿电结合的产业异军突起,矿冶产业在我县中的地位进一步提
升。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厂房建设项目、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2×12500KVA硅铁
炉改造项目、云南永昌硅业 10万吨/年化学级金属硅节能环保翻番项目、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
深部资源接替改扩建探矿工程等项目建设,工业硅全煤全焦的技术应用推广步伐加快,永昌铅锌公司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铅锌探矿技术和生产工艺,加强了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延伸了工业硅产业链,
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龙陵日产 300万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泰康石材综合开发项目、极斛
公司石斛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等顺利推进,西安隆基 5GW 单晶硅棒项目正式签约。三产上,文化旅游优
势明显,文化方面,龙陵是多元文化和谐交融的热土,人文积淀厚重,有大花石、船口坝、烧炭田坡、
豆地坪、三江口、马鞍山 6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汉、傈僳、彝、傣、阿昌等 23个民族和睦共
处,中原文化与各土著民族文化交汇融合,龙江傣族花棍、镇安大坝土陶工艺、傈僳族女子上刀杆、
下火海绝技、象达纸伞、平达黄连河傈僳族服饰、傈僳族民间体育 “嘟哒哒”、木城土巴拉乐器、阿
昌族蹬窝罗活动以及民族刺绣、泥塑、面塑、民族乐器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全县多姿多
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旅游方面,抗战文化进一步弘扬,建成了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松山大战遗址栈道、
日军慰安所罪行展览馆、李鑫故居、党史人物陈列馆等 10余个精品景点;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成
使用,松山旅游小镇建设进展顺利。全县有温泉 63处,分布在境内多个乡镇,其种类、数量堪称 “天
然温泉博物馆”,有享誉省内外的 “神汤奇水”邦腊掌温泉;启动了 《邦腊掌 5A级景区规划》编制,
镇安热水塘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加快推进,黄草坝、蚌别、蚌渺湖等温泉开发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龙陵
是黄龙玉的原产地,预计储有量 149万吨,可利用率为 5%;相继建成了龙陵黄龙玉物流加工中心、公
盘交易中心、黄龙玉交易市场,为龙陵黄龙玉开发创建了平台。
(五)干部优势
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 “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
做”专题学习等,深入开展 “六个严禁” 及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聚焦纪律作风问题,不作为、慢作
为、乱作为行为得到严肃查处,干部作风得到切实转变,正风肃纪持之以恒抓实,一批群众反映强烈
的 “四风”和腐败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作风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及全省 25个边境县区前列。
二、特色和亮点
(一)实现跨越发展意识基本形成
国家、省级、市级多个战略支持、多重优惠政策叠加,县内已有优势正在放大、新的优势加速构
筑、潜在优势日益凸显,通过 “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活动各项学习讨论,各乡镇、各部门把思
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决策、重点
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及时跟进、积极参与,扎实抓好各项监督、服务和保障工作,坚定目标不
动摇,形成了人心思齐、人心思上的良好局面,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已经形成。
(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基本形成
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为目标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围绕特
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石斛、烤烟、
甘蔗、核桃、茶叶、黄山羊六大重点的高原特色农业体系逐步成型;水果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
2
·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