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0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60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季节,村寨周边都有各个季节适宜的农作物生长,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也有着大面积的绿化。 [13]徐俊六.景颇族目瑙纵歌的生态美[J].
从景颇族人们颇具特色的民居景观来看,高 当代文坛,2013,2.
山与绿林是永远的象征,院落组合顺应自然、自由 [14]丁肇敏.目瑙纵歌——景颇族活的民族
衍生,宅院整体感觉清秀而质朴,形成一种自然中 文化史册[J].文化论坛,2014(3).
有秩序、变化中有统一的居住空间,呈现出一副与 [15]王荧.试论景颇族创世史诗中的朴素
自然融合的景象。这就是景颇族人生活的真实环 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境,空气清新、森林茂密、水量充沛、物产丰富、 2014,8(3).
民风淳朴,这是景颇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16]王在宁,周兰.民族志纪录片《景颇
是景颇族热爱自然的真实写照。景颇族自由的村 族》的宗教话语探析[J].当代艺术,2014(8).
寨、与自然和谐的院落、大面积的绿化率、原生态 (段凯烨、宋锡辉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的建筑材料的选择等都是一种生态思想的体现,利
用其智慧构筑的健康生态的住屋文化,营造了宜人
养生的居住环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景观价值,景
颇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得在时代浪潮的今天,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云南传统
景颇族人们仍然是在清秀而繁茂的森林当中生生不 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息,与自然和谐地生活着,景颇族人们之间也和谐
地生活着。
摘 要: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省份,
参考文献: 云南省红土高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
[1]宋恩常.景颇族的原始宗教习俗[J].社 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根植所
会科学战线,1982(4). 在,作为鲜活的“文化符号”,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
[2]周兴渤.景颇族文化[M].长春:吉林 产,其保护、传承和利用是践行“两山理论”、打造
教育出版社,1991. “两美云南”,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
[3]萧家成译著.勒包斋娃-景颇族创世史诗 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视
[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 角下,分别列举两个云南省传统村落——箐口村、翁丁
[4]德宏州史志办公室编.景颇族民间故事选 村,由特殊性到共性,分析目前云南省传统村落发展现
[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94. 状,进而对云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5]萧家成.神话研究的现实意义[J].云南 关键词:美丽乡村;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生态
社会科学,2002(1). 文明;云南省
[6]马建武,林萍,陈坚,等.景颇族居住环境
及文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32(1). 习近平总书记做客于云南大理白族古生村,
[7]景颇族简史编写组.景颇族简史[M]. 站在苍山洱海旁,看着古生村整洁的环境,古朴的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形态,总书记感慨地说:“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
[8]云南省编辑组.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 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
(一)[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想念的。”总书记同时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
[9]云南省编辑组.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 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
[10]云南省编辑组.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 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
(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的云南篇章 [1] 。”云南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
[11]云南省编辑组.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 自然禀赋,拥有全国最多的传统村落和最具特色的
(四)[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少数民族村寨,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必须
[12]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暨云南省 坚持绿色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景颇族百年实录[M].北京: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有机统一,为“美丽云南、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