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7 - 罗平执政纪要2015
P. 507
执政论坛
创业,走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科技化发展之路,在重点处理好四种关系上做文章。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导非公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建立公平开放
透明的市场规则,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各种“玻璃门”、“弹簧门”等
隐性壁垒。通过以资源换资本,资本换资金,资金换资产,引导非公企业依据国家和省市县重
大战略、重大决策、重要工作,结合县域资源、区位、旅游、生态等优势制定转型升级计划,
实施契合地域特点的转型升级举措。引导发展特色产业。瞄准“原生态、无公害、天然有机、
方便快捷”市场导向和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立足工业主战场园区主阵地,加快
打造区域性生物资源、石文化、新兴能源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以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绿
色旅游、智慧旅游为核心,加快建设区域性知名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引导企业逐步培育特
色。引导现有的37家省市县非公龙头企业在打造特色产品上下功夫,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争
当行业领军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借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赞助公益活动、组建职工之家
等平台在塑造企业特色文化上下功夫,把企业特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企业核心竞
争力。引导企业打造特色产品。树立品牌特别是生态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导
非公企业面向市场需求搞好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没品牌的要创品牌,小品牌要
努力打造成大品牌,单一品牌要着力打造出系列品牌,国内品牌要向国际品牌挺进。运用现代
市场理念,在商标设计、产品命名、广告设计上进行包装,加快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推
进专利产品产业化。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各级行业标准制定,力争掌握行业发展的话语权
和制高点。
(二)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壮大非公经济整体实力
坚持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发展经济必须追求
一定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要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数量。规模是非公经济整体实力的基础和
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质量是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做大总量需要通过组织实施“非公
有制强优企业培育计划”,集中优势资源筛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税收潜力大的非公企
业,在产业链延伸、自主创新、品牌建设、整合重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
采取投资、控股、参股、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增资扩股,加速扩张,形成一批跨地区、跨
行业、跨所有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坚持引导企业向园区、向专业市场、
向产业基地集聚,鼓励小企业“联大”、大企业“带小”,“大小”结合、“内外”联合,提
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推动关联企业“抱团”发展,摒弃企业之间“相互瞧不起,
相互看不惯”的思想。以板桥国际小黄姜交易市场为示范,创新营销模式、发展新型业态,着
力建设一批辐射面广的区域性、全国性商品专业市场。优化质量需要着眼于全产业链的协作配
合,着力推动非公企业专业化发展,向专业化分工协作要订单、要效益。抓好食品、小商品、
物流等专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入园企业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资源循环化利用。在更大
范围开展营销策划、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技术性服务,形成原材料供应、成品半成品生产、
辅助研发、广告、售后服务、信息服务和仓储物流等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体系。
(三)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必须依靠阳光雨露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政府需要把优化环境作为促进
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生命工程”,切实解决好反映强烈的融资难、用地难、办事难等问题,
共同呵护非公经济良好成长环境。通过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制定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
- 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