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39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织金倮龙桥 位于茶店乡上寨桥边底那河上。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二孔石拱桥。长
22.8米,宽9.3米,净跨8米,矢高6.8米。为古平远(今织金)通大定(今大方)之津梁。
织金干河桥 位于自强乡桥上村。建于清末,三孔石桥。长31米,宽4.9米,高10.08米,矢
高2.2米。
织金大院桥 位于中寨镇大院花坡。单孔石拱桥,建于清代,桥面为不规则石头铺设,两端
石阶上桥。长10.8米,宽4.42米,高6.5米,跨度86米。
威宁可渡河桥 位于威宁城南45千米之可渡河上。此处谷深壑险,水流湍急。早为木桥,
清康熙三十年(1691)云贵总督范承勋于下游改建石桥,且作《可渡桥记》,谓“桥关政务,
今幸落成也”,“梁曰可渡,今诚可渡矣”。后,因水圮。雍正十二年(1734)复建木桥于上
游,亦水圮。现存石桥为民国6年(1917)由前守备赵瑞麟经理、广东虎门总司令赵越督建,桥
东有建桥碑记一通。桥为三孔石桥,料石砌成,长37米,宽5.6米,高约10米,两侧有0.55米高
的拦马石。
织金月华桥 位于城内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建,清
顺治十八年(1661)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三孔石桥,长18米许,宽4.7米,主孔净跨15.7
米,矢高约10米。
织金太平桥 位于城内沿河路中段西侧。康熙年间建,东西向,跨贯城河。二孔石拱桥,
长28米许,宽13米许,西侧主孔净跨23米许,东侧泄洪孔小,上为引桥,矢高8米许。1976年增
设大理石浮雕望柱、栏板。
织金日升桥 位于城内沿河路中段西侧。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因与下游月华桥共取
“日月升华”之义,故名“日升桥”。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连接东西桥头,为贯城河上
5座桥梁之首,人称“上水关”。光绪十三年(1887)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
长20米许,宽5米许,净跨14米许,矢高5米许。
织金童生桥 位于城内沿河路中段。因在城北永安门东北河口,又名“永安桥”。乾隆
十三年(1748)始建,次年(1749)告竣。因建时银两不够,由州童生捐资助建,故名“童生
桥”,俗称“下水关”, 1962年扩建后更名“重兴桥”。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桥,长25
米许,宽7米许,净跨19米许,矢高12米许。
织金兴隆桥 位于城内小东门,又称“半边桥”。嘉庆十五年(1810)建,东北西南向,
跨凉江河。二孔石拱桥,连接河堤,长7余米,宽2.5米,净跨2米,1米。桥西北侧饰石龙栏杆,
头向东北,高1米许。桥西北河床石岩上立四方棱碑,南北两面均楷书阴刻“南无阿弥陀佛”6
字,每字0.12米见方。碑东面刻建桥记,西面刻捐资者姓名、数额。
三 井
大方珍珠泉 位于城东火焰山济火峰下,占地40平方米。大方城有“九十九口井”,素以
井多而闻名,珍珠泉为“九十九口井”之一。此泉自山中流出,喷入池中,有如珍珠,经久不
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