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4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米,覆盆高0.12米,其建筑风格当为明代遗物。遗址西侧原为绣楼、厨房、金银库、兵器库等,
现仅存石桥,高4米,宽2.8米,单孔石拱,桥上的上(下)马石尚存。在原绣楼的废墟上,曾发
现瓦当、雕砖、大小薄砖及青花瓷片等遗物。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织金那威遗址安邦彦衙院遗址 位于官寨乡青杠坡。明天启二年(1622),贵州宣慰同知
安邦彦与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联合起兵反明,崇祯八年(1635)战死。明军攻占那威,先后
斩杀1000余人,并将安邦彦宅第及外围石城夷为平地。衙院遗址占地60余亩,分内城外城。外
城石围墙部分残基尚存,厚近6米;内城占地2亩余,朝门台阶、墙基及屋宇层次明显可见。现
朝门侧内墙石基一段较为完整,高1.53米,长12米,由8块高0.9米的长方形细磨料石砌筑而成,
上有竹节、古钱、八瓣莲花、棱形连环扣等浮雕图案。
黔西则窝则溪衙署遗址 位于新仁乡群益田坎则溪坝子槽谷地带,有南北两处遗址。现存
院子、石条、石梯等。占地约5万平方米。“则溪”系明代水西土司设置的地方政权衙署。原有
粮仓、兵房、瞭望台、烽火台、碉楼等。
金沙奢家宣慰府遗址 位于石场大木树,占地千余平方米,相传为扯勒祖上旧房遗址。虽
未经挖掘清理,但据史料、民传口碑、所在地名及地表散见的局部构件等资料印证,应为隋朝
扯勒奢家自称为王时期遗存的产物。现存做工粗糙但较大的柱础6个,在方圆1000平方米的旱地
里,发现许多砖块、瓦片,还在一土坎上离地表2.5米深处发现有烧灼过的红土、瓦片、铁钉等
遗迹。
毕节威镇乡遗址 威镇乡,又名关索镇,是南中平夷庲降都督府住址地,位于城区观音桥
焉家凹。境内有威镇河、焉家洞和明代威镇桥、迎宾铺、元代梁王台等遗迹。据《毕节县志》
(光绪志)载:“关索镇,武侯南征还,留索镇此地。”明杨慎《七星桥记》:“关号七星,
孔明祃牙之地;卫名毕节,关索受钺之区。”受钺者,即古代大将出征,接受天子所受的符节
与斧钺。蜀汉章武元年(221),刘备在平夷县(今毕节)威镇乡设置地方军政合一的最高指
挥管理机构——蜀汉平夷庲降都督府,以总摄南中益州、犍为、牂牁、朱提四郡,平夷成为蜀
国政治、军事重地,屯重兵把守。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逝。蜀汉建兴(后主)三年
(225),南中越嶲高定、益州雍闿、牂牁朱褒和朱提孟获等豪强大姓叛乱,严重干扰了诸葛亮
结盟孙吴北上与曹魏争夺中原的大政方针。蜀汉政权以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蜀军兵分三路行
动:西线由诸葛亮亲自率领从成都出发,经僰道南下至越雟平高定;东线由马忠率领从僰道与
诸葛亮分道,向东南进发平牂牁朱褒;中路由平夷庲降都督李恢率领由平夷驻地出发,经七星
关西进益州平雍闿,并与诸葛亮合兵征服孟获。是年秋,南中平定。秋末,诸葛亮率南征将士
从今云南晋宁出发,经曲靖沿五尺道北上回成都。诸葛亮归至七星关时,曾于军中祃祭七星,
还在七星关楚敖山(今敖家包包)与“积粮通道以迎诸葛”、协助诸葛亮擒拿孟获,并在平定
牂牁时勇立战功的默部彝族君长济火举行了结盟仪式。诸葛亮在都督府封李恢为建宁郡太守,
仍驻平夷;封马忠为牂牁太守,驻且兰;封济火为罗甸王,治理慕胯(今大方、黔西)一带。
还对南中四郡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先把益州郡改为建宁郡,然后再将四郡重新改置为永昌、
2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