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4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纳雍猴儿关古战场遗址 位于曙光乡猴儿关西北。清康熙三年(1664),吴三桂剿水西,
与安坤战于此。关呈月牙形,绝壁,高约60米,上有瀑布。
毕节水西洞古战场遗址 位于毕节县小吉场镇吉丰屯上,因水西拒吴三桂于此得名。洞有
前后门,前门在陈家麻窝,门口有一小方台,称点将台。洞口有10级石梯供上下。洞长140米,
宽30~50米,可容数千人,后门高20余米,陡壁绝崖,残存石墙约30米。清康熙三年(1664),
吴三桂率云、贵各镇守兵将征剿水西,宣慰使安坤联络乌撒土官安重圣等人,率数万众抵抗,
经激战,水西洞被攻破。
毕节垭口营盘遗址 位于毕节县大屯乡左泥垭口,清咸、同年间,当地百姓为避兵集资所
筑,占地约4000平方米。营盘有四:以山势从上至下,为大营、中营、下营、子营,彼此间距
约200~400米。墙厚1米,高2~4米不等。营内以石隔为若干小间供人居住。今大部分已毁。
毕节花厂营盘遗址 位于毕节县朱昌镇花厂高石埂。清代,当地百姓集资所筑,三面悬崖
呈圆形。占地1000平方米,营墙以毛石砌筑。今仅存残段。
毕节康家大营遗址 位于林口镇灯塔、团结营坪。营屯分两处:一处在林口灯塔,屯名
“塞辘轳山屯”,又称“康家大营梁子”,为康兆寅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所筑;一处在团
结乡营坪,屯名“长春屯”,为康兆蓉于清同治三年(1864)所筑。
毕节创刀营盘遗址 位于普宜镇龙家寨。清咸、同之交,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由黔入
川时,其前锋李福猷向黔西北挺进,普宜火马附近地方团练,在此设营防守。占地5000平方
米。今存残墙长约900米。
毕节凯碑老营盘遗址 位于大河乡凯碑上寨后山。为清咸、同年间黔西北苗民义军大本
营红岩尖山与猪拱箐之间的一个重要子营,其南为七星关要塞,北为镇雄州城,东至猪拱箐
二十余千米,西至尖山营仅五、六千米,使尖山与猪拱箐互为犄角之势,互相驰援。同治六年
(1867),清军约500人,从镇雄州头屯经摆拉沟进攻尖山营,当行至凯碑营盘山麓,被陶三
春率领从猪拱箐过来的义军前哨发现,陶三春立即与营内守军一起,在狭长的山谷(今雄都、
兰家沟一带)设伏,待清军进入,义军突然杀出。清军在山谷中路径不熟,突遭袭击,到处乱
窜,死伤惨重,战至黄昏被义军全歼。陶三春获此大捷,非常高兴。次日,在准备离开凯碑营
盘赴尖山营时,便命留守军士取来一块大青石,刻“凯旋碑”三字于石上,立于营盘山巅,从
此这个地方就以“凯碑”为地名至今。
黔西罗家营盘遗址 位于谷里镇五里村,为水西末代宣慰使安胜祖协助清廷追击吴三桂叛
军的战场之一。咸、同年间,黔西北苗族义军也在此有过战事。占地约500平方米,现残存防御
石墙20~30米长,高1.5~2米,厚1米左右。
黔西猫儿山大小营盘遗址 位于钟山镇猫山治庆。大、小营盘以两座山头连接,西南为
大营盘,占地约1500平方米,残存防御石墙约600米,高1.5米,厚0.8米,营内残存石砌屋基两
处,约100平方米。东北为小营盘,占地约2500平方米,残存防御石墙约150米,高约1米,厚约
1米,营内残存石坎约50米,原为练兵场后壁石坎。为清咸、同年间“水西二十八团”之一的
“治中团”营区。
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