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47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威宁吴三桂行宫遗址 位于金斗乡战坡,筑于清代。为吴三桂征云南时的行宫,建筑已
            毁,今残存部分础石、砖瓦等。遗存砖长44厘米、宽21厘米、厚13厘米,残瓦厚4.5厘米,础石

            直径87厘米、高42厘米。
                 黔西亦奚不薛牧厂遗址 位于金碧镇新富洗马塘一带,这里水源丰富,植被茂密,平坦开

            阔,有30多个大小连片的淡水湖群。据文献载:元代初年,朝廷为征战和运输的需要,全国办
            起了14个大型牧厂(场),亦奚不薛(蒙古语:水西之意)牧厂名列第十位。此牧厂地域包括

            黔西南部、中部和西部,附近有拴马棚、拦马墙、马厂坝、牧厂田、养马槽、洗马槽等地名。
            现残存洗马塘、拦马墙和大片草地、森林、淡水湖群。
                 黔西羊场衙院遗址 位于羊场双玉,占地2500平方米,建于明代。有前厅、后院、厢房等

            建筑。从残存基石看,为三进三重。清初,毁于吴三桂剿水西的战火。现存围墙、石坎、墙
            体、石坝子等,后院坟墓处有一个雕刻精美的石花钵。

                 黔西龙场衙院遗址 位于雨朵镇马场口。残存基石、石坝子、石坎等,占地3000平方米左
            右,为明代水西安氏土司四十八土目衙院。
                 黔西法地屯城遗址 位于花溪乡耿底箐脚和太来交界,由城门往洱海河方向延伸,均为不

            规整的石头铺路,长约8千米,宽约1.2米。据文献记载,为南北朝齐、梁时,昆明彝卢鹿部承统
            者勿啊纳率兵修筑,毁于清初吴三桂剿水西时。城门拱形,内径宽1.43米,高约2.7米,叠加两

            道门洞厚2.3米,门上方有一石刻,镌捐粮者之名及捐粮数量。今残存城门、城墙长约15米。
                 黔西沙井关马槽遗址 位于沙井乡关马槽,占地约1.3万平方米。为元代亦奚不薛牧厂饲养

            和训练战马之地。今已成自然山体,仅存散落于边缘的一些石块及通往山间道路的基石。
                 黔西仁慕衙院遗址 位于新仁乡仁慕衙院,占地约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为

            水西安氏土司下属的一个土目治所。今仅存基础。
                 营盘遗址有:
                 黔西红卫营盘遗址 又称“协和城”。位于协和乡果坝红卫,占地约1万平方米,今存残墙

            3000余米,高1.5~3米,厚约1米,临近安氏土目庄园。清咸、同年间,是防苗民义军袭击的黔西
            第六联防营驻地,后与太来营合并,称“协和团”。设营期间,由当地徐、冯、王、周等大户

            捐筑石城墙。
                 黔西石门坎安家营遗址 位于五里乡石门龙背坡,又称“石门坎城”,距县城约25千米,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六冲河)。自元、明、清、民国以来,均为安氏土目“白舍”家支的据

            点,清咸、同年间土目安铭建团练所筑。据《黔西县地名录》载:“安氏在此筑石城墙,围地
            10平方千米,取名安家营,太平军到此也未攻破。”今残存城墙高1.5-4.5米,长约3千米,厚1.5

            米,有垛口和射击孔。
                 黔西红灯教练兵场遗址 位于洪水乡官庄马家湾屯山顶。清咸丰四年(1854)秋,谭六禄

            率“缘军”(红灯教徒)响应义军围攻黔西州城40余日,无果,遂率兵西撤,驻扎屯山,坚营
            固守。数日后,官兵围攻屯山,“缘军”不支,拼死突围,伤亡惨重,谭六禄率残兵逃匿黔西
            与大方交界的三节箐。今残存工事长约50余米,高约1米,厚约1米。



                                                                                                           298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