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8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6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七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管理
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信息系统 1.毕节试验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3年,
地区科技局在调查全地区中药资源、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历史资料收集和现状的
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而编制。规划提出2006~2020年,
发展毕节地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思路、原则、定位、目标重点发展的优势品种和前景较好
的项目,以及相应的措施。
2.毕节地区中药材信息系统。2003~2004年,地区科技局在编制《毕节试验区中药现代化科
技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将中药材历史和现状的资料,委托贵州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院
研究完成建立毕节地区中药材信息系统。该系统为地区内中药材的种植栽培、生产加工、市场
营销及政策法规等提供信息平台,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技术和信息支撑。该系统已
纳入毕节地区科技信息网运行。
中药材和中药研究 2001~2005年,毕节地区科技计划项目140个,涉及中药材和中药研究
的34项,占24.3%;其中12项列入省中药产业专业、省星火计划和省创新基金项目,科研经费投
入近200万元。研究的中药材有天麻、半夏、淫羊藿、黄精、仙茅、骨碎补、重楼、金铁锁、石
蒜、杠板归。研究内容有种质资源收集整理、系统选育、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繁殖技术、栽培
技术管理规范(GAP)基地建设,及中药7类新药注射用杏丹研究。天麻研究属2001~2005年重
点项目,由大方云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大生化营养研究所承担天麻保鲜技术与天麻素积累
规律研究等5个课题。其中天麻杂交制种技术,节材栽培技术、仿野生栽培技术、液体菌种制作
技术均获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带动500多户农民种植天麻,成效显著。地区农科所承担
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用白术等15种药用植物作研究材料,培养出藤乌、金铁
锁、川乌等10种试管苗,提出相应的组织培养技术和快繁技术。地区药检所承担的地产中药材
质量标准与品质研究,完成天麻、半夏、龙胆、续断4种地产药材的性状描述,显微特征观察,
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与限量确认,以及品质评价;还完成何首乌、骨碎补、金银
花的品质评价。
中药材基地建设 2001~2005年,地区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进展突显,有以下类型:一是
地区科技计划项目列入,已实施的纳雍县、大方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前胡、天麻基
地为主;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建立的基地,有贵州民族制药厂威宁县建金铁锁栽培技术管理规范
化(CAP)示范基地,贵州大集药业在赫章县建半夏GAP基地及加工企业,贵州同济堂药业在赫
章县建全国最大的续断GAP生产基地,贵阳科福制药有限公司在纳雍县建前胡、菁蒿、南沙3万
亩GAP生产基地。三是毕节市,金沙、黔西、织金、大方、赫章县的林业部门,结合退耕还林、
荒山造林等生态建设项目,营造喜树与针叶树混交林近8万亩,折合喜树单作面积约4万亩,为
中药材种植探索出一条新路。四是一些地方原有种植基础的药材,因市场需要,扩大种植规
模。2005年,全地区种植半夏、百合、潞党、续断、鱼腥草、白术、天麻等7种草本药材2.18万
亩,销售收入1.09亿元;其中半夏产量1.14万吨,约为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毕节市朱昌镇建有
头花蓼和石蒜种植示范基地。五是对淫羊藿、坚龙胆、重楼、金荞麦、草乌进行野生驯化和种
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