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6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4.查处专利侵权案件。2005年,地区知识产权局受理蜂窝煤炉下煤装置专利侵权案件;一贵
阳人诉3名息烽人在毕节侵犯其蜂窝煤下煤装置的专利。经查,被告确实侵犯原告专利。地区知
识产权局作出处理决定书。被告服从裁决。
启动专利战略研究 2004年,地区科技(知识产权)局帮助地区高原电瓷有限公司,向省
知识产权局申报《绝缘子产品专利战略研究》,获准列项。该公司收集国内外有关绝缘子专利
资料,建立数据库。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该公司主产品绝缘子专利发展战略。
五 地震监测工作
地震概况 毕节地区处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小江带东测,地质复杂,断裂发育,各种结构形
迹叠加,相互交错,导致中强地震多次发生。元至大元年六月丁酉(1308年6月28日),乌撒、
乌蒙(今威宁)地三日而大震者六。根据震情核定为5级以上的地震有:清嘉庆九年(1805)
威宁州5.8~6级;民国19年(1930)9月23日,今金沙县5.5级;民国30年(1941)威宁县4.8~5
级,民国24年(1935)2月中旬,威宁县5.5级;民国33年(1944),威宁县5.3级;民国37年
(1948)10月9日,威宁县石门坎5.75级。1950年以来,虽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但小震基本年
年都有。
毕节地震台建设 1971年,建立毕节地震观测站,置20平方米的工作房,安装一台65型单
分向地震仪开展地震监测、记录。1984年改为毕节地震台,在进行地震监测的同时,增加地震
预报及对地震测群点的业务指导。至1990年,共征地8.06亩,建筑1510平方米,设备有65型三分
向地震仪,DD-1型微震仪、陶磁偏角仪、水平摆倾斜仪、DF-105型水氢仪、土地电、地应力;
电台、计算机、汽车。90年代,台内有6台计算机,建立局域网、安装宽带网,提高处理监测资
料和分析预报的水平。2003年,毕节地震台被列入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国家投资数字化地
震仪等设备,2005年底调试运行。建台以来,每名工作人员都经过数次培训,多的达8次;多年
来外出参加地震学术活动近100人次。
地震监测 1971年建站后,每天24小时进行,从未间断。每天对测震资料进行处理,每月
编成地震月报,分送有关单位,有地震时,尽快与省内和毗邻云南有关台站联系,确定地点、
时间和震级。3级以上地震,及时发出简报,以便各级领导了解震情;若发生有感地震,需及
时向上级汇报,并组织人员携带仪器赶赴灾区,提出震情趋势的意见。1985~2005年,毕节地
震台的测震资料,有15年次获云南省和贵州省地震局的奖励,而且多次为第一名。1976年6~7
月,威宁县地震频繁,最大震级3.8级,震感较强,群众恐慌,波及邻近各县。省、地派出人
员,作医疗救护、救灾物资准备。7月中旬,毕节地区地震办公室邀请云南省东川、曲靖、昭
通,本省六盘市地震台派员到威宁举行地震趋势会商,认定威宁一带近期不可能发生较大地
震。1984年1月1日~2月19日,威宁西部发生震群性地震501次,日发震多达70次,其中3级以上
21次,最大震级4.1级,震中有感较强。当地人心惶惶,有的远走他乡。地区科委派员到威宁,
组成毕节和威宁地震台人员参加的监视组;3月,邀请毗邻地震台派员到威宁会商,得出不存
在大震背景的结论,向县政府汇报,向社会宣传后,生产、工作恢复正常。1989年5月5日0点26
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