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33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材、电力、冶金;社会领域是环保、医疗卫生、软科学;新技术领域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
1986~1990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事业发展放在首位,推动科技进
步,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点是:粮油、烟草、畜牧系列产品开发,以农副产
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食品工业的综合加工和深加工开发;林业;煤炭和锌系列产品开发;区
域综合开发。
7.试验区科技发展规划。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中
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组织编写试验区发展规划。5个子规划中的1989~2000年科学技术发
展规划,由地区科委编写。1989年4月下旬,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邀请北京专家论证修改
试验区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科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现有乡镇
企业,农业致力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工农业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进步因素贡
献的份额,逐步建成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紧密结合的科技体系,制订试验区各支柱产业的技术
政策要点。
8.毕节地区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1991~1995年计划。1992年,毕节地区行署召开全区
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地区科委编制本规划,供大会讨论后修改定稿,行署批发。其主要内容
是: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格局中,逐步扩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比重;加快工业企业的
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和新工艺开发;加强科技领域自身
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造就一支宏大的专群结合的科技队伍。具体提出生产技术
领域、社会科技领域、新兴技术领域的科技任务和技术政策要点。
9.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1999年,地区科技局编制。明
确提出毕节地区今后10年科学技术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提出以
创新为源泉,市场为导向,资源开发为重点,人才开发为基础,自主开发与引进并重,技术储
备与技术应用并举,推进科技工作社会化,科技经济一体化。重申地区内生产技术结构是先进
技术、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存,但先进科技逐步扩大,传统技术将被限制在更小的领域;高
新技术将逐步进入生产领域。
10.毕节试验区绿色经济发展2006~2010年规划。2005年,毕节地区行署与省科技厅决定,
由地区科技局承担编制。规划选择生态建设、绿色农业、生态畜牧业、绿色中药材、绿色旅
游、绿色资源、高新技术应用为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建设示范区、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实施
策略,先期建设毕节市普宜石漠化治理、金沙县平坝生态农业、纳雍县新房矿区绿色经济发
展、赫章野马川、平山、威奢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
科学技术项目计划 地区科学技术项目计划,1980年以前包括重大科研项目、新产品试
制项目、中间试验项目;80年代后,增加推广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及星火技术密集投入的
区域性综合开发项目,含星火技术密集试验区,科技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园区。1.项目管
理程序。(1)列项。申请列项的单位,按科技管理部门设计的项目申请表填报。重大项目
需增加可行性报告。1985年,地区科委制订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的先进性、紧迫
性、应用前景、难易程度、研究周期、研究成本、计划性、风险性等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择
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