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31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推广中,各地涌现出一批专业研究会和协会。90年代撤区建镇并乡后,民办公助兽医站多数仍
            存在。已解体的仍以民间兽医点的形式进行服务;植保网点,有少数发展为植物医院。这两类

            组织,在农村畜禽疫病和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2005年,全区有专业研究会和协会
            1000多个。毕节市田坝镇田坝村早熟菜研究会,开展早熟蔬菜生产技术及蔬菜品种引进和试验

            示范。1994年,该村从事早熟蔬菜生产的农户92户,蔬菜收入8.5万元;成功改小麦水稻两熟为
            早熟蔬菜水稻大白菜三熟制。金沙县西洛乡申家街村科技服务站,由全国劳动模范、农民技师

            尚德昆倡导建立,村服务站设有植物医院、畜禽诊所、猪人工输精点、水稻油菜研究会及田间
            示范专业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村科普协会。1992年起,该村的水稻、玉米、油菜种植实行
            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供种、育秧、统一防治病虫害,亩产稳定在600千克、400

            千克、125千克以上。2005年,赫章县中药材产业协会,被科技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专
            业技术示范协会。

                 农科户、科技示范户 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有识农户应用实用技
            术发展生产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农科户,有的农户联合起来进行产品生产和经营,成为农村经
            济发展的重点户。这些农科户、重点户成为农技部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联系广大农民的纽

            带。80年代中期,一部分农科户在引进、吸收、消化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家庭经济
            的同时,通过示范服务,带动一批农户应用科技,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成为科技示范户。他们

            在科技流向千家万户的过程中,起着二传手作用,在民办科技组织中,起着骨干作用。1988年
            4月,毕节地区行署批发地区科委制定的《毕节地区评定农民技术职称实施办法(试行)》,

            全地区开始评农民技术职称,科技示范户中的主要成员,许多被评上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
            1989年,地区科委抽样调查1130户科技示范户,直接联系帮助农户8681户。科技示范户户均收

            入6917元,劳均2221元,人均1383元,为当年全地区农业人口平均收入的5倍多。1994年,国
            务院办公厅下达《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意见》,地区农经委开展绿色证书评定工作。2005
            年,全地区有科技示范户14.28万户,获农民技术职称的有2.93万人,获绿色证书的9万多人。

                 省、地、县科技人员深入农村 20世纪50年代开始,省、地、县各有关涉农支农单位、学
            会的科技人员,以轮换方式,深入农村调研,到农村从事技术培训、咨询、调研、办样板,开

            展农业科技实施活动,推进农村科技进步。1963~1966年,地、县农口的科技人员,近90%在
            样板田工作;1989~1991年,金沙县安底星火计划技术密集试验区,省、地、县80多个单位的
            专家和科技人员500多人次到安底帮助工作。1990~2005年,地区丰收计划项目70个,执行项目

            的科技人员1100多人次。2003年,大方县被省科技厅列为科技特派员行动试点县。到2005年,
            每年选派100名左右科技人员到大方县大方镇等6个乡镇,帮助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一

            批蔬菜专业研究会、协会应运而生。科技特派员还与农户组建蔬菜公司和蔬菜销售协会,在贵
            阳、重庆、广州等地建立营销基地,解决蔬菜销售问题。










                                                                                                           266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