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3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镇,大方县文阁乡,织金县三甲白族苗族自治乡,纳雍县王家寨镇,威宁县中水镇,赫章县平
山乡。3年间,全地区8个试点乡镇有645人获农民技术职称,占劳动力总数的0.6%;试点县、乡
镇的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0%多。1995年4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省科委《关于我省创建
科技先进县(市、区)的意见》。是月,省科委在金沙县召开全省创建科技先进县(市、区)
现场会,毕节地区行署分管科技工作的副专员介绍毕节地区的经验,会后,地区行署制发《关
于进一步开展科技先进县(市)、乡(镇)活动的意见》,要求金沙县争取通过省和国家验
收,明确毕节市作为争取科技创先市;其他各县扩大科技创先乡镇个数。1997年,金沙县、毕
节市通过省政府验收,达到省科技先进县市标准。1999年,科技部委托贵州省政府验收金沙县
创建国家级先进科技创先县市,金沙县顺利通过。2001年毕节市通过省科技厅考核,仍为贵州
省科技创先先进市。
4.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计划。2000年,级科技部提出建立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2月,地区
科技局制发《关于加快毕节地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启动全地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工作。至2005年,已列入地区计划并开展工作的有:毕节地区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园,位于大
方县,重点开展天麻种植,园区内云龙天麻公司种植6万多平方米,扶持带动1035户农户种植
天麻,均采用天麻节材栽培技术;黔西县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岔白,主要进行无公害蔬菜栽
培;黔西北山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地区农科所,建成集精致农业、现代高科技农业、
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试验示范模式。
二 科技成果管理
科技成果评审沿革 1977年7月,毕节地区成立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筹备领导小组,下设筹
备办公室在地区科技局。遵照中央和省要求,对1949年以来本地区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收集、
整理、评选,共评选出43项成果上报,4项获国家科学大会奖,24项获省科学大会奖。1980年4
月,地区行署决定评奖科技成果,建立评审领导小组,发出《关于1978~1980年科学技术成果
奖励评审办法的通知》,由地区科委制订评审细则。是年,评出成果87项。1981年2月20日,
中共毕节地委、地区行署召开首次科技成果表彰大会。1982年、1984年,参照第一次评审办
法,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科技成果评奖。1985年起,改为每年评奖一次。列入地区科委日常工
作。1986年,地区行署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将科学技术成果奖改为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制
发《毕节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规定技术进步奖包括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
于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技术成果等10个方面。地区科委制订实施细则,从鉴定到奖励实现规范
化。1996年8月,地区科技局重新制订《毕节地区科技进步奖励办法》,仅限于自然科学领域。
1978~2005年,地区评奖和申报省和国家获奖共865项,其中有关单位和人员为主完成,获国家
级科学大会奖、科技进步奖、星火科技奖6项,获省部级科学大会奖、科技进步奖、星火科技
奖、农业区划奖共93项,地区科技进步奖701项,有关单位和人员参与省或国家有关单位完成,
获国家和省、部级奖65项,其中52项,获地区级奖后上报。1981~1983年,省政府设置农业技
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