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1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生活垃圾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建成投入运行;日处理8万吨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底投入
运行。2009年,大方、黔西、金沙、威宁县污水处理厂建成,织金县污水处理厂完成95%的工程
量,纳雍、赫章县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2010年,全区7个县8座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通水,
经过试运行,均获省环保厅批复进入正式运行阶段。全区污水收集管网初设批复建设305.24千
米,完成287.51千米。垃圾填埋设施建设工程稳步推进,织金、纳雍、威宁、赫章县垃圾填埋主
体工程基本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其余各县垃圾填埋项目均完成工程量的60%以上。
自然保护区 1.草海高原湖泊淡水生态系统考察。1982年,威宁草海恢复,贵州科学院建立
草海研究站,开始进行监测高原湖泊淡水生态系统半定位研究。至1988年,先后组织200多人次
到草海进行系统考察和测定。同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动物研究所、贵
州省气象研究所、贵阳师范学院、贵州省地矿局108地质队、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贵阳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毕节地区环境保护学会等开展涉及草海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气象、古生
物、浮游生物、水生植被、陆生植被、鸟类、兽类、底栖动物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共撰
写学术论文24篇,由贵州科学院汇编成《草海科学考察集》出版。其中省地矿局区域地质大队
完成的《草海演化研究》,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草海鹤类主要疫病研究。1988年,国际鹤类基金会、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与草海保护处合
作,以草海为基地,开展自然与农民利益统一、鹤类无线电跟踪、鹤类疫病、鹤类生态等项目
研究。其中草海鹤类主要疫病研究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草海环境保护规划。属省环保局科技项目。1984~1985年,地区环保学会完成,调查草海
周边120平方千米内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现状,写成《草海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管理》。为省政
府新批准的省级草海自然保护区作基础性工作。
4.草海盆地水土保持规划。1988年,威宁县环保局、水电局制订草海盆地水土保持规划,并
经县政府批准实施。1989~1993年,采取坡改梯、封山育林、种植经济林、飞播造林,及农耕
技术保持土壤等措施,治理1.51万余公顷,占58.2%。1994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5.百里杜鹃考察。1984年,省科协组织省、地有关学会60多人到大方、黔西县百里杜鹃林区
考察。据查,林区海拔1500~1900米,整个林带呈环状分布,最宽处5.3千米,最窄处1.2千米,
总面积130多平方千米。杜鹃品种有马缨、树形、美容等23个,在杜鹃的5个亚属中,林区就有4
个,品种之多,花色之繁,面积之大,实属罕见,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世界面积最大的天然原
始杜鹃林带。
6.遥感、计算机技术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应用研究。1989~1990年,省建设环保厅、黔西县
建设环保局将遥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大方、黔西县百里杜鹃风景区规划。通过遥感判读及外
业调绘,计算机地理图斑量测、景区多地而数学模型、景点多目标综合评价,完成规划。其论
文《遥感、计算机技术在中国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规划中的综合应用研究》,被首届国际GIS会
议录用并作大会宣读。经检索,确认遥感、计算机技术用于风景区规划,在国内、国际均属首
创。1992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