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21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范基地、农家乐服务、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图书室等。
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 1.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组织与基地。1980年前后,地区及各县青少年
科技辅导员协会先后成立;80年代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成立;2003年,中共贵州省委宣传
部、省科技厅、教育厅、科协共同组织考评,授毕节一中、毕节市朱昌中学为贵州省青少年科
技教育特色学校,毕节地区农科所泰丰园为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990~2005年,地区
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3次被中国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评为先进集体;在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
金会合作项目社区宣传,第九届中国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讨论,“珍惜生命之水”1997全国
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全国第六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等4次活动中,被授予优质组
织奖;获贵州省青少年“草海杯”科学发明创造团体奖,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星级评比
一等奖,贵州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贵州省第十八届、十九届青少年创新大赛组织奖。
2.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20世纪60年代,毕节地区中小学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研制
教学器具。纳雍县一中学生生产的中学物理、化学教具,曾一度畅销省内外;大方县一中研制
成雷电探测计数器,微型低频测向天线;毕节一中制成简易测定腐肥比色箱;金沙县中学制成
小型变压器、简易交流弧焊机。金沙县青少年辅导员协会,在中、小学开辟第二课堂,开展
读书,讲演、知识竞赛,办专栏、出墙报、采集标本等活动。1981年,省科协在金沙县召开青
少年科技活动经验交流会。80年代,毕节县朱昌中学结合农村实际,在学生中建立各类科技小
组,开展试验示范活动。食用菌科技小组在花厂坪村普及食用菌栽培技术,收到显著效果,受
省科协和国家科协表彰,两次获全国“小星火杯”奖。1989年,省科协和省教委在朱昌中学召
开全省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经验交流会。1990年金沙县城关中学联系一批科技人员、家长和校
友,吸收部分学生,成立科技致富促进会、研究会,学生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家,先后在422个点
上推广,成效显著。90年代,金沙县城关中学3次获全国小星火杯奖。1989~2005地区科协每年
都举办青少年学习计算机培训班,培训青少年1000多名。毕节一中多次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
计算机奥林匹克及其分区联赛,取得优异成绩,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参赛学校。
3.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及科技创新。1979~2001年,国家、省、地科协,不定期组织小
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简称三小)及科技美术作品展览。1979年,地区科协展出作品365件,
从中选65件送省参展,1987年展出484件,评出一等奖8件,二等奖24件,三等奖26件,选出108
件送省参展。此期间先后9次选送作品参加省展览,获奖132件,其中一等奖17件、二等奖34
件、三等奖72件,优胜奖9件。省科协选送参加国家“三小”展览作品中,毕节地区获奖6件。
毕节朱昌中学学生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试验成功,获一等奖,小论文《八百号平菇高产试验》
和小发明方便施肥器获二等奖;毕节二中学生的小发明菠萝去眼器获二等奖,中国科协推荐参
加在日本举办的世界青少年发明展;大方三小学生制作印花滚筒获三等奖;纳雍一中学生的小
发明HT短途有线电话机获三等奖。2002年,国家科协将“三小”活动改为科技创新大赛,内
容有科技竞赛、优秀实践活动及科幻绘画。至2005年,地区科协推荐参加全省竞赛,共获奖43
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1项。2006年起,地区科协每年平均组织青少年参加
贵州省科技创新大赛及其他各类知识竞赛,数次获奖。省科协推荐参加全国竞赛中,毕节地区
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