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2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产品奖,其样品被列入贵州省资源馆长期展出。毕节地区代表团获省工会颁发的优胜一等奖。
              1987年,地区技协通过省工会和省技协,与四川、浙江省职工技协协商,达成两省技协对毕节

              地区进行技术扶贫的协议。成都市酿造公司技术人员,向大方食品厂传授豆瓣酱、酱油生产新
              技术,提高这两种产品质量。重庆市压模皮鞋厂技术人员为毕节县皮鞋厂的技术改造进行咨

              询,建议引进单机,适应多花色、小批量生产的需要;之后又帮助解决设备安装、调试和生产
              中的一些技术问题。灌县煤矸石砖厂技术人员,就毕节建立煤矸石砖厂的设计、设备安装进行

              咨询,并进行技术培训。浙江绍兴技协派6名技术人员到大方办企业管理、财会统计培训班各1
              期,培训72人。温州皮鞋厂、皮件厂,为大方培训5名技工。金华水泥厂技术人员,帮助大方县
              水泥厂解决燃料配比问题和帮助检修主机,使球磨机台时产量由原来的6~7吨提高到11吨;帮

              助将准备报废的800吨生料变熟料,生产出425号水泥500吨。浙江尖锋水泥集团接纳大方县水泥
              厂为集团成员,实行包利润、包赔偿;该集团还帮助大方县理化镇水泥厂培训技术人员,修理

              球磨机,使水泥的日产量增加80多吨,标号稳定在425号,少量达到525号。



                                              第六节 科技机构





                                                 一     科技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 1.机构改革。民国时期,毕节专员公署建设科和各县建设科管理科学技术方面的
              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县建立统一管理科学技术事业的综合性职能机构。从建立

              至今,几经变更。1958年11月,中共毕节地委决定建立毕节专员公署科学工作委员会。1960年
              各县科学工作委员会先后建立。专、县科委均兼任科协工作,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1962
              年精简机构,撤销专、县科委;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由专署文教局负责。1965年恢复专区科委,

              更名为毕节专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协工作纳入科委,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1966年“文
              化大革命”开始后,科委工作停顿。1967年3月,地区成立革命委员会,科学技术工作由地革委

              生产指挥部兼管,科委机构自然消失。1969年12月,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建立地、县科技局,
              1970年初,地区及各县科技局相继建立。1978年11月,地区决定撤销科技局,建立毕节地区科
              学技术委员会;1979年3月更名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委员会;1980年4月,更名为毕节

              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仍兼管科协工作,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同期内各县相继撤销科技局,
              建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83年,地区机构改革,地、县科委均属加强机构。是年底,科委、科

              协分开。1995年,地区机构改革,地委决定撤销毕节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毕节地区科技
              局。2001年12月,地委决定建立毕节地区知识产权局,与地区科技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

              合署办公。2003年,行署成立毕节地区中药现代科技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地区
              科技局。1958~1966年,毕节专署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为梓(兼)、张晓光(兼)、杨
              文才(兼)、李家庚;副主任孙育乾(兼)、朱启荣(兼)、李登峰(兼)、朱佳仁、安启



            265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