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17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第五节 科技群众团体
一 科技群团组织
科学技术协会 1959年9月,中共毕节地委决定建立毕节专区科学技术协会,与专区科委
合署办公。1962年撤销。1963年11月恢复,与专区科委合署办公。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
开始,科协停止工作。1969年12月建立地区科技局,履行前科委、科协职责。1980年12月,
地区科协恢复。1984年5月30日~6月2日,毕节地区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中
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毕节地区实施细则》,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1991年7月23~25日,地
区科协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地区科协第一届以前领导人:主任张
为梓(兼)、张晓光(兼)、杨文才(兼);副主任孙育乾(兼)、朱启荣(兼)、李登峰
(兼)、朱佳仁、安启崇、李家庚,副主席王治平。第一届领导人:主席王治平、韦应时,副
主席陈世玉、胡春雨、张掀揭、吴燮康(兼)、颜若平(兼)、杨景昭(女,兼)。第二届领
导人:主席韦应时、李文彬、李忠连,副主席陈世玉、张掀揭、董孝玲(女)、罗绍松、杨恒
友、王朝贵、杨大晋(兼)、徐绍英(女,兼)。地区科协1987年建立中共党组,历任党组书
记韦应时、李文彬、李忠连,党组成员陈世玉、胡春雨、张掀揭、董孝玲、罗绍松、杨恒友、
王朝贵。2011年,党组书记李典学,党组成员杨恒支、王朝贵、周云祥。
学会(含协会、分科学会、研究会) 1957年1月,毕节县兽医协会成立,是地区内成立最
早的群众学术组织。1963年地区土木工程学会成立。1966年5月,区内开展“文化大革命”,
这两个群众学术团体均在“文化大革命”中自然消失。1979~2004年,地、县成立学会147个,
会员1.33万人,其中地区学会41个,会员6989人。学会会员以科学技术人员为主体。1979年12
月,水利学会成立;1980年12月,林学会成立;1981年,煤炭学会、轻工学会、环境科学学会
成立;1982年,中华医学会贵州省毕节分会、建筑学会、护理学会、农学会、气象学会、植
物保护学会、种子学会、农机学会、农业经济学会成立;1983年,公路学会、中医学会、园
林学会成立;1984年,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畜牧兽医学会、电力企业管理协会成立;1985
年,电子技术协会成立;是年,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成立。1986年,地理学会、人才
工作研究会成立。1988年,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花木盆景根艺协会成立;1989年,麻风病防治
协会、气功科学技术协会成立;1990年,预防医学会、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协会、计算机学
会成立;1992年,标准化协会、水产学会、电机工程学会、水保学会成立;1993年,党史学会
成立;1995年,消防协会成立;1999年,兰花协会成立;2001年,成立毕节地区开发研究促进
会;2002年,兔业协会、烹饪协会成立;2004年科技健身协会成立。学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
长1~4名,秘书长1名,理事若干名,均由选举产生。多数学会是挂靠在相关事业管理单位。
1995年以前,基本是单位领导兼理事长。是年,民政部规定群众团体的负责人不得由单位领导
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