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2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特在籼稻区种植成功。至20世纪80年代,金沙、黔西、织金县种子公司先后引种试验成功并在
              生产上推广湘东、广文5号、广文10号、南京1号、遵籼3号、桂潮2号、桂潮13号、广二矮104、

              金麻粘、中卷籼。1976年,金沙县种子公司引进杂稻南优2号试种,获亩产762千克。此后籼稻
              区杂稻面积扩大,90年代后,成为主栽品种的有南优6号、汕优2号、63号、268,威优64、481

              号,岗优22、12号,K优5号、中优838、D优439。1994~1999年,地区种子公司引进的D优439
              和汕优268,在海拔1200~1400米地带推广61.12万亩,成效显著,2000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

              奖。糯稻。地区农科所和各县种子公司,引进试验后推广的有:矮糯、京选糯、虹糯、辽丰10
              号、台中糯、姬糯、龙虎禾-3号、新阳二重糯、贵禾糯9-4等。
                   (3)水稻新品种选育。1954年,毕节县张官屯农民王永昌,从黄黄谷中选穗育成高原粳

              稻800粒,曾在粳稻区推广。1961年丁颖主编出版的《中国水稻栽培学》,编入此品种。1959
              地区农科所开始水稻杂交选育常规品种,至2005年,共育成品种12个。60年代育成毕粳6号,

              亲本为黄黄谷×川大粳;毕粳7号,新本为红桩桩谷×西农175粳。1978年,水稻品种毕粳6、7
              号的选育和推广获贵州省科学大会奖。20世纪70年代用农育1744和黄腊谷作辐射处理,育成毕
              辐2号、11号。1985年,育成、经省审定通过毕粳80号,亲本为京引33×牛尾驼,1987年获贵

              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地区审定通过毕粳22,亲本为喜峰×[(IR24×丰锦,×C57×
              (57-167)],属籼粳复合杂交,1994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毕粳37号,为毕粳22号姊

              妹系,稻米主要理化指标达到部颁一级优质食用粳米标准,1995年省审定通过,1999年获地区
              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评选为1999年度主要农作物优质及专用后补助新品种补

              助15万元,指明在黔西北、滇东北海拔1400~2000米稻区推广,200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0年组配,1997年地区审定通过毕粳38号,亲本为喜峰×G162,其6代选系84-1高产但难脱

              粒.经采用钻60进行诱变处理后,选出综合性状好、易脱粒的单株育成,经推广后,2002年获
              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从杂交、选育、诱变、试验、审定、推广到获奖,历时22年26代。2000
              年地区审定通过的毕粳39号,亲本为PSF001×V452,青秆黄熟,稻米经国家农业部测试中心检

              验,主要理化指标达到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2004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毕粳40号,亲本
              为Y15-4×T2040;2002年省审定通过;毕粳41号,亲本为合系25×85-13-2,2003年省审定通

              过;毕粳42号,亲本为(HS40×21号恢)×84-15,2003年省审定通过。1966年大方县良种场从
              西农175粳变异株中选育成方选3号;1975年纳雍县农科所育成75-18,亲本为意大利1号×西农
              175粳;织金县农业局从小白粘中选穗育成织金1号。1980~2001年地区农科所育成毕粳38号。

              1996~2001年累计示范、推广42.67万亩,单年最大面积15.57万亩,占全省粳稻最适面积60万亩
              的26%。一般亩产400~450千克,最高亩产678.4千克。累计增收稻谷1800.7万千克,新增产值

              2521万元,新增纯收入2423.9万元。
                   (4)总结群众防止水稻烂秧经验。1955年,高寒山区工作组与专署农场,对地区内水稻每

              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烂秧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农民防止烂秧的经验,播种前以较长时间用冷
              水泡种,增强种子抗寒能力;实行秧田炕冬,整田时耙细打平;加强秧田灌排管理。其中较长
              期用冷水泡种的经验,在毕节县应用较广,地区农科所多年采用。



            255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