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1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提出兼顾小麦与烤烟产量及烤烟质量的耕作栽培技术,已在烤烟生产中推广。
8.两粮两肥和两粮一肥种植试验。1977~1979年,地区农科所在所内外总结提出:(1)7
月下旬在玉米行间套作早熟苕子,10月中旬可用作小麦基肥;播种小麦时,间作早熟苕子或箭
舌豌豆,第二年4月作玉米基肥,成为两粮两肥。(2)8月上旬在玉米行间套作早熟苕子,用作
马铃薯基肥。(3)8月份在玉米行间套种光叶紫花苕,秋收后在绿肥行间种小麦或初春种马铃
薯,第二年绿肥用作玉米基肥,这两种均属两粮一肥种植制度。(4)水稻撒籽后排水,撒播光
叶紫花苕,第二年用作水稻基肥。20世纪80年代,主要推广在麦包、薯包、麦烟套作两熟制中
加进一茬绿肥,形成一块地两年一个周期的分带轮作;且主作物玉米的前作是绿肥,产量得以
保证。
9.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间作研究。1982~1986年,地区大豆科研协作组在全地区进行研
究,以产量为主,结合产值、热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进行评价,提出各类种植制度,各种土
壤肥力条件下,玉米大豆的最佳间作方式,密度配置及大豆耕作技术;确认改马铃薯单作为马
铃薯大豆间作,是既增产又增值,用养结合的种植制度,并提出技术措施。在大面积试验后,
应用于生产。1986年,分别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等奖。
10.旱地农业耕作技术研究与推广。1987~1992年,地区农技站把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项作
物种植制度的研究成果及地膜玉米栽培进行组装配套研究,总结提出优化作物组合结构、分带
种植、粮肥间套、以玉米杂交种为主的作物优良品种搭配、地膜玉米栽培或玉米育苗移栽、绿
肥聚垄耕作等综合配套的旱地农业耕作技术体系。推广354.23万亩,平均亩产488.6千克,比常
规套作增27%。1993年获贵州省星火科技二等奖。
农作物品资源调查与普查 1958~1959年,专署农业局组织全区性的调查后,编写《毕节
专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志》,入编品种651个。1974~1975年,地区种子公司和农科所在全地区组
织实施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全地区登记品种1342份,收集实物1144份。实物分两套,按省农
业厅、农科院分工,分送有关科研院所一套,另一套由地区农科所保存。毕节地区农科所负责
整理全省粳稻、高粱和食用豆类,威宁县农科所负责整理全省马铃薯。省农业厅编辑出版《贵
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收录毕节地区地方品种612个。1980~1984年,区内各县进行种植业
区划时需查清县内品种资源。织金、赫章县编写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其他县撰写农作物品种
资源报告。当时,各县在生产上种植的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粮食作物有水稻、陆稻、玉米、
马铃薯、甘薯、小麦、大麦、燕麦、小黑麦、黑麦、荞麦、高粱、红稗、毛稗、天星米、小
米、薏苡等17种、1452份品种;豆类作物有大豆、菜豆、小豆、饭豆、绿豆、豌豆、蚕豆等7
种、392份品种;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苏麻、向日葵、兰花子(胡麻子)、冬籽、烤
烟、凉晒烟、甘蔗、甜菜、大麻、苎麻、黄麻、红麻等15种、305份品种。
粮食作物研究 1.玉米研究。(1)地方品种研究。1955~1956年,贵州高寒山区工作组和
毕节农试站,在毕节、黔西、赫章县的12个乡,调查玉米地方品种。据查,12个乡共有玉米品
种49个,其中硬粒型27个,占播种面积的76.1%;中间型12个,占播种面积的18.1%;其他为马
齿型、糯性和爆裂型。按籽粒颜色分,白色占54.1%,黄色占40.3%,杂色占5.6%;每乡都有适
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