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2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科技进步一等奖。毕节县农业局的玉米杂交系列配套研究与中试,玉米双交种兴中、兴黔的选
育及推广,1993年分别获地区科技进步一、三等奖;该局与贵州农学院的西南山区玉米系列配
套杂交种选育及应用,1984年、1985年先后获省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织金县农业
局三杂交玉米织金2号的选育及应用,2002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大方县农科所的优质杂
交玉米方单1号示范与推广,杂交玉米方玉1号示范与推广,2003年、2004年,均获地区科技进
步三等奖。2000年,国家农业部向全国推荐65个玉米杂交种,其中有贵州省育成的7个。贵州省
被推荐的7个杂交种中,有毕节地区内选育的毕单3、4、5号、贵毕201、301、304等6个。2006
年,《毕单系列玉米杂交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获贵州省农业丰收二等奖。
(5)外地繁殖制种与杂交育种加代。1966年起,玉米杂交制种,每年冬季组织科技人员到
海南岛进行。1976年起,各县研究在本地制种技术,先是选隔离区,避免与大面生产的玉米杂
交,之后研究提高杂交种质量和产量。2001~2005年,每年生产杂交种子250万~300万千克。
纳雍县农业局的杂交玉米大面制种获优质高产,金沙县双杂制种指挥部的玉米大面积制种获高
产,1980年分别获地区科技成果二等、三等奖;黔西县种子公司的兴玉1号制种创优质高产,
1986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地区农科所利用姊妹种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研究,农业科研所
玉米杂交制种基地建设,1999年分别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6)单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研究。1956~1963年,地区农科所进行此项研究,先后完成玉
米保苗调查,玉米施用混合肥料、颗粒肥料、农家肥料试验,玉米播种期,密度及种植方式、
基肥施用量与密度,密度与行窝距、追化肥数量与时期等单因子和复因子试验,1958年起,同
时进行综合丰产栽培,并调查总结群众经验。1959年提出《山米玉米增产的几个关键问题》参
加专区农展,受到专署表彰。1963年提出玉米亩产500千克的栽培技术。1964年起,在地、县、
区样板田上推广。以后栽培种由地方品种换成杂交种,但一些基本的栽培技术还沿用本研究的
结论。
(7)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研究。1977~1980年,地区农科所进行马铃薯玉米、小麦玉米套
作两熟制研究时,采用玉米营养体育苗移栽技术,缩短玉米与前茬作物的共生期,使玉米苗全苗
壮,获得两熟丰收。20世纪80年代,全地区复种指数提高,坝地、半坡地基本是两熟栽培。地区
农科所,农技站采取多点试验示范的方法,进行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研究,提出适宜地区内涉及玉
米的各类种植制度的育苗移栽技术已在大面积生产中应用。1993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8)高寒山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1987年,地区农技站引进地膜覆盖玉
米栽培技术,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方式推行,至1994年,88次进行地膜玉米的增产效
果、播种期、主要栽培技术优化设计、高产栽培、混播菜豆、小麦带距与玉米密度、玉米膜测
栽培课题试验。经试验,提出地区西部、中部、东部地膜玉米在套作条件下亩产500千克的栽培
技术,以及地区中部、东部的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同时,累计示范、推广363.98万亩,平均亩产
363.7千克,比同等条件下露地常规栽培增产55.7%。1996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玉米100万亩高产技术应用与研究。1999~2000年,毕节地区农业局与贵州大学农学
院承担,属贵州省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项目汲取农学院和地区内多年的科技成果,在各县
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