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242

构185元,土结构150元;杂房100元。
                   5.内昆铁路威宁段。总用地8549.2亩,经国务院批准,按每亩4000元补偿费包干。

                   6.黔北电厂,省人民政府批准,每亩耕地补偿1.6万元,非耕地4000元。
                   7.纳雍发电厂。省人民政府批准,每亩耕地5500元,非耕地1500元,另收开垦费每亩1833元。




                                              第五节 土地规划




                   土地综合规划 1957年2月,省下放农业厅土地利用局土地利用工作队到毕节专区,协助

              各县进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规划、荒地勘测及重点土地丈量。1958年,土地规划结合土
              壤调查,绘制区、县及全专区土壤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图,并编写出图幅简

              要说明书。根据省安排,各县选择5~6个有代表性的农业社作耕地面积丈量试点,结合耕地丈
              量,对林地、荒地、牧场作重点丈量并推算,求得接近正确的数字。1958~1967年,在土地规
              划的基础上制定生产规划。提出每人原粮由1956年的312千克提高到1967年的784千克,现金收

              入增加12倍。1965年4月,西南地区综合考察队到毕节专区考察,至9月,完成《毕节田坝公社
              不同类型坡地的利用问题》《水城片区林业发展途径与潜力》《水城县农业综合发展方向及

              “三五”期间的发展水平》《水城片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途径》等专题报告。
                   农业区划 1980~1982年,地区及各县先后成立农业区划委员会,采取由点到面,由粗到

              精,由专业到综合的步骤,开展粗线条农业区划。各专业组在收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完成
              数、图、文资料的收集、汇总、编制。1984年3月~1986年3月,开展地、县两级的细线条农

              业区划,两年投入2321人次,共编写《毕节地区农业资源资料汇编》《毕节地区综合农业区
              划》,以及县级综合农业区划报告15份,农业区划统计表8份,区级综合农业区划27份,地、县
              各专业区划194份,专题调查报告520份,图件2241幅。区划数据成果有:关于种植业、农经、

              土地资源、畜牧业、水产业、林业、水资源、水土保持、农村能源、农业气象、农业机械、
              乡镇企业、烤烟、村镇建设的统计表共14套。图件有:毕节地区农业区划图、地区政区图、地

              区旅游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年平均气温图、≥10℃积温图、年降水量图、农业气候区划
              图、矿产资源分布图、森林资源、林业区划图、土壤分发图、水能资源分布图、水利现状、区
              划图、地貌图、主要粮食作物面积结构单产水平图、草场资源、畜牧业区划图、主要灾害性天

              气分布图、水土流失现状图、人口密度图、民族分布图,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主要畜禽品
              种分布图、农村经济水平图、种植业区划图、烤烟区划图。地、县综合农业区划和各专业区

              划,先后获:部3等奖1项;省2等奖1项,3等奖7项;地区1等奖1项,2等奖3项,3等奖15项,4
              等奖44项。地区级综合农业分区采用方位+地貌+主要产品的三级命名法,划为4个综合农业

              区:1.西部高原高中山畜牧、旱粮、温带水果、坑木林区(西片区),包括威宁县全部,赫章
              县的5个区镇的60个乡。土地1325.09万亩,其中耕地506.93万亩。年均温10.5℃,≥10℃年积温
              2500~3000℃,最冷月(1月)均温1.9℃,最热月(7月)均温17.7℃,无霜期209天:年降水



            2224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