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222
第五章 国土资源管理
毕节地区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夙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是云贵高原由低向
高过渡的地段;土地和土壤结构也是十分复杂。这一地段海拔落差很大,最高近3000米,最低
不到400米,常呈现高峰挺立、河谷深切,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特征。长期以
来,历代统治阶级虽然占有土地,但很少对土地作出规划,只有无序的使用和乱开垦。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面对毕节地区土地的实际情况,对国土资源进行了全
面的细致的普查,在普查摸底的基础上作出对土地的因地制宜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 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调查数据 1984年,毕节地区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普查核实全地区土地2.68万余平
方千米,合4026.9万亩,其中毕节县512.24万亩、大方县531.71万亩、黔西县376.8万亩、金沙
县378.65万亩、织金县430.2万亩、纳雍县366.65万亩、威宁县944.25万亩、赫章县486.45万亩。
1994年,全地区开展土地资源评查,核实全地区土地26846.9平方千米,合4027.04万亩,其中毕
节市511.27万亩,大方县525.78万亩,黔西县382.94万亩,金沙县378.64万亩,织金县430.18万
亩,纳雍县367.07万亩,威宁县943.73万亩,赫章县487.43万亩。1995年,根据国家安排,在全
地区每年进行1次土地变更调查。1996年,省级土地资源详查汇总时,经与邻省间图幅接边校核
后,全地区土地26844.45平方千米,合4026.67万亩。金沙县土地总面积调整为378.56万亩,威宁
县调整为943.44万亩。接边后的土地比详查原始面积减2.45平方千米,合3673.7万亩。
毕节地区1984年、1994年、2001年土地利用统计表
单位:亩
城乡房
年份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特殊用地 难利用地
民用地
1984 18827500 6400 11882500 3464100 401700 17400 171200 272900 42500 2263100
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