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163
第十八篇 商业 贸易 金融业
经营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毕节专署工商科规定:棉纱由纺织品公司统一经营批
发业务,私商经营棉纱需经县工商科许可,申请棉纱购买证,方可经营棉纱零售和生产纺织
品。私商经营棉纱价格不得高于纺织品公司零售牌价,经营者只能获得经营手续费。1951年规
定:棉布经营必须经人民政府核准登记,方可经营,销售价格不能超过国营公司标准,公司纱
厂生产的棉布由国家统购。1954年12月起,按1954年9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凡所有人民衣
着被褥用布,不分纺织、线织花色品种,质量高低一律实行凭票供应。特殊用布可凭申请批准
证明供应。暂不实行凭票供应的有各种粗帆布、丝毛、麻织品及全幅床单、毛巾衣、蚊帐、鞋
帽、背包、台布、枕头、布手帕、油布、布雨伞、布制卫生品、布儿童玩具,用布不满2市尺的
儿童装、旗帜及亚麻布中之棉麻交织漂白布”的命令进行购销经营。1961年3月1日起,对原暂
不收票的毛巾,雨衣、蚊帐等10种商品凭票供应。1965年1月起,棉线供应按高寒山区非农业
人口人均1.34钱,农业人口季人均1.5钱,一般地区非农业人口1.09钱,农业人口1.25钱供应。
1983年12月1日起,棉布及其制品临时免收布票。1984年取消票证供应,棉布销售由单一渠道
为多渠道。
商品采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棉布经营公私经营并存,购进方式多样。1954年起,
国家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计划调拨取代多种形式的购进。1958年设立毕节针纺织品采购
供应站。1964年撤销毕节二级站,毕节地区纺织品从贵阳、遵义、都匀二级站进货。1984年,
纺织品经营企业的进货不再受计划约束,根据本地市场需求进货。1993年后,纺织品生产厂
家、供货商、经营商纷纷来毕节设立批发门市、零售门市竞销服装、布匹、针织百货等。
销售方式 1952年,年人均购布不到0.086市尺。其间,除棉纱由纺织品公司控制批发权
外,其余棉布及棉布品购销自由。1954年起,实行计划购销,凭票供应。1984年后,取消凭证
供应,恢复自由购销。1.凭票销售。凭票销售供应品种包括棉布、棉花、针纺织品、服装等棉制
品,棉纱凭购买证供应。布票按人口计发,各年度发放,发放数量不一。1962~1963年,发放
数量最少,黔西、金沙、织金县农业人口每人每年发给布票3.1市尺,非农业人口4市尺;其余各
县农业人口4市尺,非农业人口4.5市尺。其余年份人均发给15.7市尺。2.凭证供应。1954~1983
年,在执行凭票供应的同时,特殊群体用布,可在供应量外依政策规定申请补助。1961年前,
批准补助掌握较宽,结婚可申请35市尺,生育可申请30市尺,死亡可申请40市尺,遇有灾害及
高寒地区因气候关系需用布时亦可申请补助。1961年后,压缩各种临时调剂用布,从严掌握补
助供应。结婚不得超过8市尺,死亡用布不得超过10市尺,生育1胎不超过12市尺,余胎不超过5
市尺。1963年起,结婚不予补助,1964年起生育2胎内,每胎补助6市尺,3胎以上不补助,死亡
用布降为5市尺。1963年,政府拨出专项用布,解决少数民族制作衣服布匹,不敷所需。是年省
拨给全区专用布48.7万米,1965年拨给9万米。1965年3月,中共毕节地委决定对上山下乡城镇知
识青年,实行补助供应。补助数量按安置人数的50%计算补助:棉衣每套24.5市尺,棉被每床19
市尺,蚊帐每顶29.8市尺(按90%安置数计算补助)。3.奖售销售。1961年起,收购部分农副产
品,实行用布奖售。是年,生产队交售50千克皮棉,奖售布票5市尺;收购50千克粮食,奖布票
1市尺;收购蚕茧0.5千克,奖布票1市寸;收购油脂50千克,奖布票5市尺。1962年奖售品种增加
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