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161

第十八篇 商业 贸易 金融业









                                         第四章 行业经营










                 毕节地区行业经营的产生由来已久,而大规模经营行为始自明初,到清朝乾隆年间各州县

            已呈现一派商贾云集,会馆栉比,各省商家纷至沓来的局面,逐渐形成了百货、五交化、糖烟
            酒、食盐、饮食服务、日杂农副产品、肉食蛋禽、石油及对外贸易等9个方面的经营局面。从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到21世纪初的60年,供销合作社兴盛起来,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经营。



                                         第一节 百货棉布经营





                                                   一 百货经营



                 商品采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贸易公司供应的商品由省公司调拨,分列名商品和
            非列名商品两类,列名商品有红糖、碱面、办公纸、新闻纸、硫化青、胶鞋、火碱、毛巾、胶

            料制品、袜子、牙膏、肥皂、钢精锅、口杯、碗、电筒、钢笔;非列名商品有洋经、洋纬、色
            布、夏布、小五金、灯泡、刀剪,调拨商品售后资金交省公司。1953年取消“上拨下卖”“资
            金大回笼”制度,实行集中领导下的分类、分级管理计划分配制度。省公司划拨计划商品给地

            区百货公司,地区百货分公司按计划下拨给各县公司,各县公司按计划分配到各区供销社及县
            公司行业经营点。1957年后,非计划商品不作统一分配。1958年,建立毕节百货采购供应站,

            采购商品除向省公司百货站进货外,可直接向全国一、二级百货供应站进货。采购商品,除百
            货、文化类主营商品外,还兼营纺织品、五金、交电、副食、医药、烟酒等,商品品种1.34万
            余个。1961年,撤销毕节百货采购站,毕节百货分公司经营的商品由省公司按计划供给。毕节

            百货公司从省公司百货站购进60%,从泸州小百货采购供应站购进40%。1966~1976年受“文化
            大革命”影响,省百货公司不能正常按计划向毕节百货公司供货,相当部分商品紧缺。1979年

            后,购进商品紧缺状况逐渐改善。1984年,百货购进改为固定行政区域、固定对象、固定倒扣
            作价法,商品流通由分配式转变为开放式。企业有权向全国各地生产厂家、产地批发站自由选

            购进货。1986年后,国家取消百货指令性商品,由经营百货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市场需求自由选
            择生产厂家、批发商进货,经营商品种类也逐渐增加。
                 百货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百货销售由私商根据市场需求,自由议价,进行购



                                                                                                           1797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