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73
第十一篇 农 业
12%,马铃薯增产8.9%。
水果保鲜膜剂 1992年,地区科技情报所引进京2B二号水果保鲜膜剂,用于苹果、梨、椪
柑、橙子保鲜贮藏。至1994年,共处理230.7吨,苹果、橙子贮藏120天,柑贮藏90天,梨贮藏60
天后,效果显著。已在果区推广。
玉米健壮素 1990~1997年,地区农技站在威宁、黔西、大方县,施用玉米健壮素8208
亩,平均每亩413.9千克,比对照增10.7%。在高密度玉米地施用,效果尤佳。
多效唑 1994~1996年,地区农技站引进,喷施套马铃薯490亩,植株高度降低27.8厘米,亩
产增9.9%。1997年推广1万亩。
丰收乐 1996年,金沙县引进,喷施水稻,增产9%左右。
水稻移栽灵混剂 1996~1998年,地区科技情报所引进施用于水稻旱育秧,提高秧苗素质的
作用明显。示范1.27万亩,增产8%。
第六节 植物保护
一 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民国及其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民国及其前,有记载的作物病虫害有:乾隆五十八年
(1793),威宁麦苗臭。光绪四年(1878)九月,毕节虫食稼。光绪十三年(1887)五月,平
远州虫食稼,歉收。民国12年(1923)7月,威宁虫食稼。民国32年(1943)夏末秋初,织金县
瑞雪,桂果等9乡镇连片暴发蝗虫为害,成灾2.6万亩,严重者水稻无收。是年,金沙县发生黏
虫、稻螟虫、玉米螟,受灾3.96万亩,减产7~9成。民国33年(1944),黔西县农推所调查县内
作物病虫害,发现有稻包虫、螟虫、地老虎等14种虫害;小麦腥黑穗病、水稻立枯病等8种病
害。金沙县虫灾造成作物大幅减产。民国38年(1949)夏,《黔西县农作物调查》记载,全县
发生地老虎、象鼻虫、浮尘子、蚜虫、锈病、黑穗病等危害,损失玉米7.5吨,大豆20吨、小麦
15吨、水稻125吨、蔬菜2.5吨。各县有用土农药防治作物病虫害的经验。用桐油石灰拌玉米种,
防地下害虫、雀鸟、野兽;用马桑叶、麻柳叶拌玉米种,防地下害虫、雀鸟、野兽;用马桑
叶、麻柳叶拌厩肥包粪栽秧,防治水稻食根金花虫;石灰水浸种、淘种,防治麦类黑穗病;用
耗子头、苦檀子、断肠草混合煎熬3~4小时,冷却后浸玉米种1~2天防地下害虫;用马桑叶、苦
辣子、乌头根、烟叶等晒干磨成粉末撒施,防治水稻负泥虫;用大蒜或苦蒜、马桑叶、黄芩根
捣烂按1∶30兑水,喷施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20世纪50年代,农作物年均病虫害面积27.01万
亩,成灾24.02万亩,分别占农作物播种面积3.6%和3.2%。1952年,国家农业部提出防重于治
的方针。全专区大力宣传普及植保知识,推广预防措施。农作物发生虫害病害,用人工捕捉、
拔除病株及用土农药防治。后期,推广化学农药六六六、DDT、乐果、赛力散等;同时推广喷
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