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75
第十五篇 交通 邮电
续表
路线 里程 频次 全年跑班 步班人数
毕节至威宁 310 昼夜兼程逐日班 11.28 8
刀靶水至安底场 102 五日班 0.74 1
黔西州至平远州 130 三日班 1.59 1
镇宁至兔场 285 六日班 1.71 1
民国27年(1938),贵阳至清镇、黔西、大定至毕节开辟汽车邮路,由贵州公路局汽车承
运,逐日班,由贵阳发出之邮件二日到达毕节。
各县至贵阳邮班运行情况分别为:黔西至贵阳212里,邮件逐日发班1次,一天到达;大定
县距贵阳318里,邮件逐日发班1次,2日到达;毕节县距贵阳411里,邮件逐日发班1次,2日
到达;威宁县距贵阳711里,邮件逐日发班1次,5日到达;织金县距贵阳336里,邮件2日发班1
次,3日到达;水城县距贵阳411里,邮件2日发班1次,4日到达。民国30年(1941),贵阳至毕
节的汽车为逐日班,班期不固定,来往由5件交邮差班运输,遇有车开行即交公路局汽车代运。
自民国33年(1944)2月29日起,毕节至叙永,毕节至威宁开辟汽车邮路,由川滇东路运输局
毕节总站汽车承运邮件。这两条路线只运送局与局之间互发邮件,对途中所互寄各局间来往邮
件仍交邮差班运递。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邮路不断增加,到民国33年(1944),邮路
由民国7年的12条增加到21条,邮路长度由2380里增加到4225里。计有:贵阳至毕节经黔西、大
定;毕节至纳雍经小兔场、龙场;毕节至水城经小兔场;毕节至镇雄经吴家屯;毕节至赤水河
经燕子口、清水铺;毕节至威宁经杨家湾、野马川、赫章、妈姑;黔西至谷里;黔西至织金;
新场至鸭溪经泮水;新场至茅台经鲁班;新场至刀靶水经安底、沙土;织金至安顺经普定;大
定至赤水经瓢儿井、小河;大定至纳雍;纳雍至镇宁经阳长西、六枝、大弄、落脚;水城至盘
县;水城至郎岱;威宁至宣威;威宁至昭通经得胜坡;威宁至水城;赫章至昭通经菩萨、结
构、葛布、四方井、石门坎等邮路。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敌占区迁来毕节的机关、银
行、商店、学校迁回原地,毕节地区邮路萎缩,减至9条,邮路长度由4225里缩为1869里,缩减
55.8%,邮运日程,当日到达的只有黔西,3日到达的有织金、大定、毕节,4日到达的有威宁、
水城,七日到达的有赤水河。1946年,贵阳至毕节邮路由贵州公路局汽车承担,曲靖至泸县邮
路由川滇东路运输局汽车承担。邮件运量改为重件200千克,每月两班。轻件由邮差班运递,并
增加毕节至赤水河邮差邮路。当时,邮路只通达到县城及邮路沿线的乡镇。县城以下未设邮路
线,靠人背,徒步传递。此种邮传方式直至解放。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邮路
邮路 1.邮路设置。1949年底,已置有至省内外邮路共15条,单程1815千米,分别是:毕
节至清镇,间3日班,232千米,单行程5日12小时;毕节至赤水河,间1日班,99千米,单行程
1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