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7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有贵阳经清镇、黔西、大定、毕节、威宁至云南宣威邮路;贵阳至平远乌西邮路;毕节经赤水
河至四川永宁邮路。
宣统三年(1911)八月开辟毕节经云南镇雄至昭通邮路。九月增辟新场至遵义邮路,继后
建立毕节至水城邮路,平远州至安顺邮路。
宣统年间,大定府的府、州、厅、县驻地均设立了邮政机构。是时,各邮政代办所与毕节内
地支局的距离和邮程分别为:距大定府代办所95华里下同,邮程1天;距黔西州代办所215华里,
邮程2天;距威宁州代办所320华里,邮程3天;距水城厅代办所500华里,邮程4天;距平远州代办
所182华里,邮程2天。清末,邮件运输方式均为步传(又称旱班)。邮差将邮件运送到城乡。
民国2年(1913),贵阳至毕节邮运线,昼夜兼程邮班由贵阳延伸到大定府,毕节到贵阳的
信函运转速度由4天半缩短为3天。民国5年(1916)1月30日,大定行军驿站,设立贵阳至毕节、
毕节至遵义邮道。传递速度:昼间,加急文件每小时至少行10里,特别加急文件每小时至少行20
里。加急和特别加急文件到站后,停留不得逾10分钟。夜间加急每小时至少行8里,特别加急,每
小时至少行10里。加急、特别加急到站后,停留不得逾15分钟。凡加急、特别加急文件,发件人
均于外封背面加贴排单、盖骑缝印或公署图记,以为凭证,并置号簿以便稽考。民国初期,仍沿
袭清末自办邮差邮路行走。当时,毕节与贵阳间为逐日兼程邮班,毕节与永宁间为7日邮班。随
着川黔盐业贸易的发展,毕节与永宁、泸州之间的盐商贸易往来频繁,邮件传输迟缓的状况已不
适应,毕节、大定、新场出现盐商自行派专差传送信件。由此,邮局不得不改善邮运状况,增设
邮运路线,是年,邮局在此条邮路增加3名邮差,改7日邮班为间日邮班。大定至四川无邮路,当
时县城有邮路通往瓢儿井,瓢儿井与四川之间有贸易往来,盐商派专差传送至四川的信件。大定
邮局将县城至瓢儿井邮路延伸到赤水河,与毕节至永宁邮班连接。黔西州至遵义鸭溪邮路,原规
定邮差每天要跑100里,难免延误。后将邮差每天行程缩短为60里,在鸭溪与遵义到赤水厅的邮路
连接,使邮差能在新场休息,新场的盐商派有专差运送邮件,邮局新增加1名邮差,6日班改为3日
班。民国7年(1918),的邮差邮路有12条,邮路长度为2907里。
民国7年(1918)邮班运行情况统计表
单位:里、人、万里
路线 里程 频次 全年跑班 步班人数
清镇至毕节 380 昼夜兼程逐日班 13.94 10
毕节至永宁 330 每天两班 6.01 4
威宁至昭通 190 六日班 1.16 1
大定府至赤水厅 225 每天两班 4.1 2
黔西至鸭溪 240 三日班 2.9 2
安顺府至平远州 175 三日班 2.12 2
郎岱至水城厅 250 六日班 1.5 2
大定府至水城厅 290 六日班 1.74 1
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