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7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中共毕节地委扩大会议的决定


                   1960年1月12日,中共毕节地委向各县县委发出[60]010号地委扩大会议决定。这份文件是六
              盘水三线建设中的一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中共毕节地委的这份文件,主要内容为:“地委扩大会议对支援六枝到水城这段铁路的建
              设问题,作了认真的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安排。认为这段铁路的修建,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

              经济意义,是我区1960年的中心任务。各县要在人力物力上,必须保证作好。会议决定从全区
              征召民工的任务如下:毕节县3600人、大方县3000人、金沙县2700人,织金县2700人、黔西县
              2500人、威宁县1700人、纳雍县2000人、赫章县1800人、水城县1000人。以县为单位成立民工大

              队、以公社为单位成立民工中队、以管理区为单位成立民工分队。”
                   要求各县接到文件后,应立即布置民工的征召和在职职工的抽调工作,务必于1960年3月底

              以前开赴水城和六枝的施工沿线,交给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在他们的统一指挥下,投入铁路建
              设大决战。


                                     21000名民工从毕节奔赴水城支援铁路建设

                   1960年3月,由周树芬带领的支铁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水城。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就设在水城

              县政府机关大楼内。民工到水城后,就成建制地交给了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从六枝到水城这段
              铁路承担施工任务的主力军就是这个局。机械化的施工和重点工程就是由他们完成,大批民工

              就是在他们的指挥下做辅助工。
                   经过六年时间的艰苦奋战,到1966年3月4日,最后一根钢轨在观音岩大桥接轨;3月10日,

              在梅花山举行贵昆铁路通车典礼,宣告毕节地区21000名民工的支铁任务胜利完成。在整个施工
              工程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程量是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的丰功伟绩。然而以血肉之躯、拼体力
              劳动,最苦、最累、牺牲最多、伤残最重的则是这批民工,他们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六盘

              水人民是不能忘记这段光辉历史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六盘水市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又编印了一卷《三线建

              设志》,对这21000名民工和数百名在职职工的贡献却没有任何记载,这是个很大的史记遗漏。
                   如今,曾经在支铁委员会中担任过领导工作并掌握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老同志们,如周树
              芬、王清泉、朱启雪、黄家俊、王庭忠,还有当时的威宁副县长马武贤、赫章副县长张广德、

              水城县副县长班邦英等等,均已不在人世。唯一剩下一个后期调入分管后勤工作的我——王如
              柏,因调入时间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多,但出于历史责任感,虽我已年近九十,也勉力写

              出这篇追忆文章,希望能让牺牲者含笑九泉、让伤残者安度晚年、让21000名民工的光辉历史
              流传后世。


                                              修一段空中铁路和地下铁路

                   贵昆铁路六枝到水城段全长137公里,从六枝的大用站起到水城的葡萄箐站止,共设大小16



            1476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