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73
第十三篇 工 业
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及贵州省革委批转省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关于我省1970年人
民防空工作意见的报告》,地区人防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一是由地区人防办公室负责具体筹
划,兴建地区人防指挥坑道。当时,经过省军区领导亲临指导和踏勘比较后,地区人防指挥坑
道地点选定在毕节县城关镇虎踞山。在进行多次地形测量,绘制了地貌图、标定了坑道走向、
计划了坑道长度、宽度、高度和工作间设置后,经地革委同意并拨款36万元兴建,(追加20万
元经费由省革委帮助解决)。1971年5月5日,由于上级一直未解决追加经费,地革委人民防空
领导小组再次召集人防办、总段工程队负责人及军代表共同研究并决定:工程暂按36万元施
工,能完成多少工程,人防办和总段要随时向地革委、军分区报告。之后,由130多人组成的工
程队开到虎踞山下,开始了紧张而艰苦的坑道挖掘工作。1972年坑道一期工程完成,全长为390
米,净宽2米,坑道中心至拱顶高2.7米,坑道边至起拱高2米,全部用0.3米厚的混凝土闭护。
1970年3月5日,黔西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对城关地区战时疏散区域、防空警报、信号、灯
火管制、防空勤务和组织指挥等工作进行部署。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县城学宫坡开挖防空
洞,从坡脚至坡顶定为人防基地。在县城附近4公里的地段上,选定22个现有深、干、平、厚,
有饮用水源,可以住人和存放各种战备物资的自然山洞为防空之用。同时,全县人工开挖小型
防空洞462个,能容3280多人。为作好战时人口疏散,县人防领导小组拟定预备实施方案,成立
相应的指挥、卫生、抢救、消防、通讯、警戒、防特、防奸和对空监视哨等组织。
第二节 建设企业
一 黔西红林机械厂
黔西红林机械厂是国家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1964年开建,1974年竣工投产。位于黔
西县红林乡政府旁的一个大穿洞里,洞高20米、宽30米,长200米,厂房为三层框架结构与现交
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有200多个房间,主要有热处理车间、非标制造车间、材料仓库、产品设计
室、装配试验车间、机修车间、铸造车间、锻造车间、表面处理车间、装配车间等,形成一套
完整的生产流水线。有职工2600多人,机床设备350多台。主要研究和生产多种型号发动机的燃
油泵和自动调节装置。其中,RV-04汽油泵柴油泵,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
口美国B.K.M公司。其交错发展插齿法、ABS塑料袋装饰镀工艺,荣获航空工业部颁发的厂
际质量优胜流动红旗,1983年荣获贵州省先进企业称号。1985年国务院“三线办”决定将黔西
红林机械厂搬迁到贵阳。
二 大方羊场坝机械厂(国营金江机械厂)
1965年国家“三线”建设战略部署,南京金城机械厂、株洲331厂、西安430厂以及部分院
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