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77

第十三篇  工  业




                                                  六  水城水泥厂



                 水城水泥厂,位于水城东郊响水河畔。原名万山石灰场、建材125厂。1970年12月,正式定

            名为水城水泥厂,相继隶属于国家建材工业部、贵州省建材工业局、六盘水市。
                 为满足生产建设需要,建材部国家计委建议,尽快在水城建设一个自行设计、自行制造成

            套设备的水泥样板厂,并为制造援外成套水泥设备提供依据。1966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水城
            水泥厂就在从无水泥生产的水城土地上应运而建。
                 1966年4月,建材部计划司、基建局及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西南地质分公司303队和水城

            水泥厂筹建处等单位,相继到达水城,组成工作组,进行建厂条件调查和选择厂址工作。6月,
            工作组向贵州省委汇报调查和选址情况后,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建委和建材部

            意见,决定在水城响水河畔牯牛山麓建厂。
                 1966年8月,建材部矿山公司第4工区首先进入现场,承担土石方工程及厂区场地平整施工
            任务。水城水泥厂刚开始建设,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又因铁路专用线施工力量不落

            实等原因,一度停建。
                 1968年7月,国家建委下达文件,对水城水泥厂的建设工期和施工力量重新作安排,要求力争

            在1970年底建成投产。 1969年上半年~1970年初,土建施工力量陆续进厂,土建施工全面开展。
                 1970年5月,建材部部长赖际发来水城水泥厂视察,在全工地5000人大会上,宣布水城水泥

            厂会战指挥部成立,发出一年内第1条工艺线建成投产的号召。国家从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分
            别调来建设队伍和技术人员,支援水城水泥厂建设,掀起了建设会战热潮。经过各方协作共同

            努力,1971年12月1日,第1条工艺线建成投产。


            附录:
                                            以血肉之躯铸就的光辉历史

                               ——追忆毕节地区21000名民工支援水城铁路建设的历史片



                                                         王如柏



                 为了加快铁路建设步伐,1960年,经中共贵州省委安排,由毕节地区征召21000名民工和抽
            调数百名在职职工,奔赴水城县支援铁路建设。

                 毕节地区当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成立了毕节地区支援铁路建设委员会,任命老红军、
            副专员周树芬为主任,并在地区机关抽调若干名县级干部为助手,其中先后调入的有地区商业

            局局长王清泉、服务局局长朱启雪、交通局局长黄家俊、粮食局副局长王庭忠等。后来中共毕
            节地委又专门召开一次扩大会议,对21000名民工的征召和相关问题作出安排决定。





                                                                                                           1475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