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提出推广点播,淘汰撒播,增施基肥,加强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的意见,强调穗选留种。1959
              年、1974年两次普查品种,发现区内共有陆稻地方品种14个。80年代初,毕节县农业局从云南

              引进大白谷等5个品种,在毕节县小吉场等地种植。1983年,种植7084.5亩,亩产139千克。同
              期,纳雍、威宁、赫章县有一定发展。1985年全区种植2.51万亩。1997年地区农技站引进巴西

              陆稻9号,在大方县文阁、对江进行试种,效果很好。1998年在地区内进行多点试验,种植2535
              亩,平均亩产250千克,比本地陆稻增1倍左右,最高亩产400千克。

                   小麦 1.小麦生产。清代《大定府志》记载,自清代起,今毕节地区已有小麦种植。民国
              时期种植面积有所增加。1949年,全专区种植小麦10.35万亩,单产32.6千克,总产3370吨,
              占夏粮种植面积和总产的16.2%和12.6%;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的1.9%和0.83%。20世纪

              50年代,全专区年均种植小麦26.85万亩,单产43.2千克,总产1.16万吨,比1949年分别增1.6
              倍、32.9%和2.4倍。10年间,总产量增加,种植面积扩大,占65.1%,提高单产占34.9%。60年

              代,年均小麦种植66.15万亩,单产43.5千克,总产2.85万吨,比50年代分别增146.4%、0.7%和
              148.3%,扩大种植面积增产占98.7%。70年代,年均种植小麦107.7万亩,单产48.7千克,总产
              5.24万吨,比前10年分别增62.8%、11.9%和81.9%,扩大种植面积增产占76.6%,提高单产占

              23.4%。80年代,年均种植小麦73.06万亩,单产75.6千克,总产5.52万吨,与70年代比较,面
              积下降32.2%,单产提高55.2%,总产上升5.3%。90年代,年均种植小麦175.52万亩,单产113.1

              千克,总产19.85万吨,比80年代分别增54.8%、49.6%和259.6%。此10年,区内小麦生产发展
              最快,从1988年起,连续12年持续增长,1999年种植197.97万亩,单产133.9千克,总产26.45万

              吨,为历史最高水平。2000~2005年,年均种植小麦176.27万亩,单产118.7千克,总产20.92万
              吨,比90年代年均分别增0.4%、4.9%和5.4%。2005年种植小麦168.7万亩,单产130.6千克,总产

              22.03万吨,分别是1949年的16.3倍、4倍和65.4倍,是毕节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最快
              的作物之一。2010年,种植小麦92.3万亩,总产54509吨。
                   2.小麦品种。(1)地方品种。1974年,毕节地区进行小麦品种资源普查,查出小麦

              地方品种35个。1959年,《毕节专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志》收录其中18个。清代道光年间
              (1821~1850),栽培品种为毛毛麦,光绪年间(1875~1908)种植毛毛麦、白花麦,民国时

              期红花麦分布较广,仍有毛毛麦、白花麦。地方品种耐瘠、耐寒、抗逆性强,多为高秆晚熟,
              产量低,出粉率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引种品种大面积栽培,唯有织金县地方品种金黄早小
              麦,因早熟作为稻田主栽品种多年。

                   (2)品种引进与推广。民国28年(1939),黔西县农推所引进川麦,在县内种植到60年
              代。20世纪40年代,贵州省第四行政区农场引进金大2905、中农28、南大2419、矮粒多作试

              验、推广。50年代初期,毕节专区农场继续推广矮粒多和南大2419,成为区内小麦主栽品种十
              多年。1962年,全专区种植小麦45.54万亩,矮粒多占75.2%。1956年,毕节农试站引进小麦品种

              做试验。50年代后期在区内推广山农205、五一麦、特早麦483、碧玛1号,其中特早麦483成为
              黔西、金沙县稻田小麦主栽品种。60年代,推广丰收、阿夫、阿波品种。1964年起,作为地、
              县、区样板田的主栽品种,均获较好收成。阿夫、阿波抗锈病、散黑穗病,60年代后期,其种



            1132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