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191

第十一篇  农  业




                                     三 计划统计管理  劳动人事管理



                 计划统计管理 1.计划。1979年,地区社队企业局开始编制全地区社队企业发展计划。计

            划分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五年计划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归入农村经济发展计划。自
            “六五”计划起,地区乡镇业局均适时或编制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计划;或提供材料,由地

            区计委编入地区发展计划内。1991年编制10年发展计划。主要内容为确定不同时期地区内社队
            (乡镇)企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组织各县、各部门、各企业间的协作,合理布局乡镇企
            业,正确处理企业与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年度计划主要包括:乡镇企业数、从业人员、产品总

            量、总产值、总收入、税金、利润分配、新建、技改、扩建、续建、人才培训、新产品开发、
            企业整顿、物资申报等。

                 2.统计。1978年,地、县始对社队(乡镇)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统计。1981年,地区社队企
            业局建立生产调度室,开展生产调度统计工作。此后,乡镇企业经营统计工作从未中断。1997
            年,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共配备统计人员227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136人,占59.9%;持有统

            计证人员10人,占4.4%。较大的乡镇企业配备有统计人员1137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140人,占
            12.3%。持有统计证人员45人,占4%。乡镇企业行政部门和企镇企业统计,均按国家农业部制

            订,国家统计局批准的统计报表要求填报。乡镇企业较多的区、乡镇和村,有专职或兼职人员
            负责乡镇企业统计工作。

                 劳动人事管理 1.人事。1977年,地区社队企业局协助各县社队企业局抓好人事配备。要
            求各县局抓好区、社乡镇企业管理站的机构建立和人员配备。1982年前,社队企业的负责人由

            所属社队任免,正职均为公社、大队的副职兼任,或由公社、大队党政任命。从业人员由生产
            队抽调。1982年后,地、县乡镇企业局与同级经委配合,共同做好乡镇企业领导的选拔任用。
            1984年起,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由企业职工选举产生,职工由企业招考聘用。1986年起,

            乡镇企业实行招标承包,由中标者作企业厂长、经理,承包期满后自然免除;职工由承包人选
            用或招考录用。新建企业,由企业从农村招聘农民作合同制工人,合同期一般为3年。

                 2.工资。1981年前,集体所有制社队企业职工工资实行评工记分,厂队结算,回队分配。1982
            年后,乡镇企业均改为企业直接付工资给职工个人。工资形式,一般实行固定工资加奖金。
                 3.劳保福利。乡镇企业均按照国家劳动保护规定,发放劳动用品。1983年前主要发放物资。

            1983年起,多数企业将实物折成现金发给职工。发放物品主要有:劳保服、围腰、手套、安全
            帽、袖套、鞋、毛巾、短裤、肥皂等。发放劳保用品,企业根据经济状况具体实施,并规定使

            用时间。煤矿、兽药厂、磷肥厂、水泥厂、冶炼厂、建筑公司和部分从事高空、高温、井下作
            业的企业,发放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有白糖、食油、茶叶、猪肉、白酒、冷饮等。1984年后,

            保健食品改为折现金发放。







                                                                                                           1289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