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77
第九篇 军 事
第四节 地方游击武装
民国25年初(1936),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黔西北,在黔大毕等地组织游击
团、队,开展抗日反蒋斗争。二、六军团撤离黔西北继续长征,北上抗日,这些红军游击团
队,一部编入二、六军团参加长征,一部留在云贵川三省边界地区,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继续
坚持反蒋抗日武装斗争。
范敬章游击队 1934年1月,中共毕节地下支部建立,决定发动武装斗争,创建苏维埃政
权。不久,支部吸收拥有200多人武装的毕节人范敬章入党,使其拥有的武装成为中共毕节地
下支部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武装。此后,范敬章在两个月内,将200多人枪扩增到500多人枪,
在川滇黔边区坚持游击武装斗争,宣传抗日主张,扩大党和红军在边区的影响。1935年2月,
滇军鲁道源旅在滇黔边阻击红军时,范部游击队伏击小股滇军。之后,与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
边区游击纵队协同在川滇黔边区活动,打富济贫,引起地方当局和土豪劣绅的仇恨,毕节林
口土目杨砥中、兴厂土豪舒焕星先将范敬章的助手陈焕斗杀害。4月,杨砥中纠集土目李小
全、李绍全、林口区长吴维章、民团大队长周小培率民团在对坡袭击打散范部。5月,范率
部到毕节对坡,被吴维章、周小培率反动民团攻击,战斗中负伤被捕,押到毕节时,县长史
南侯下令将范敬章杀害于小校场。范敬章牺牲后,胡昆、周绍先带领所剩游击队人员,退到三
道沟一带,与黄仇等再组游击队,后加入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与阮俊臣所部继续在川滇
黔边区战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简称边纵) 亦称海田游击大队。1943年10月组建,大
队长魏云龙,教导员余浩。1949年1月,魏云龙在中共党员朱明华等帮助下,带领300多人在威
宁县海田举行武装起义,后编入边纵六支队五十二团,魏任一营三连副连长。是年9月,魏云
龙受中共滇东北地委书记、边纵六支队政委李德仁派遣,回海田开展武装斗争。魏在海田短期
内就建立起一支武装队伍。是年10月,经边纵六支队党委批准,命名为海田游击大队,并派余
浩任大队教导员。大队下属两个中队,共304人枪。大队受中共会泽县委和边纵六支队三十二团
领导。1949年11月中旬,海田游击大队奉命配合边纵六支队二十六、二十七团主力部队向地霸
安尊山盘踞的李子沟、新房子、陆克、堂上、关房、黄家梁子据点发起攻击,攻下3个据点,
击毙5人,生浮40多人,缴获枪支40多支。1950年3月下旬,安尊山勾结宣威匪首母庆生部300
多人进攻瓦渣河、中寨、许家湾、竹根箐、马头山、石头坪游击区,大肆抢劫财物。海田游击
大队与会泽护乡团配合,毙伤匪20余名,安部溃逃。3月30日,安尊山纠集土匪300多人,在川
滇东路石竹箐偷袭解放军四兵团运送军用物资车队,海田游击大队配合解放军部队,围剿安尊
山,追回被抢食盐3万多公斤。安尊山投靠反共救国军第八兵团,充任匪部第六师师长。是年6
月,安部向宣威得录等大举进攻,海田游击大队前往解围,歼敌30余名。1949年12月下旬,国
民党军李弥部营长赵焕然命部下回老巢老鸦营。海田游击大队奉命在安丹江口到双东坝一带约
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