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7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六七里之间设伏阻击,重创赵焕然部,赵焕然乘黑夜逃脱。此后,赵焕然写信威胁海田游击大
队偿枪赔人。从1950年3月25~30日,连续5天血洗海田游击大队一中队三分队驻守的银厂坡,
烧毁住房70多间,捣毁20多间,抢走耕牛80多头,猪100多头,羊1000多只。海田游击大队集中
4个分队兵力,猛攻赵匪老巢,摧毁敌碉堡,毙伤守敌6名。8月,赵焕然投靠反共救国军充任团
长,再次向银厂坡等处大举进攻。三分队顽强抗敌,解放军四十三师一二七团一营增援,赵部
溃逃。1949年10月~1950年8月,经过大、小战斗30多次,俘敌52名,毙敌37名,伤敌众多,缴
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118支,手榴弹和枪榴弹400多枚,各种子弹万余发,并建立起以海田为中
心,东西宽约50里,南北长约90里的游击区,建立海田、干河沟、瓦渣河、竹根箐、沙茂营、
大雪窝、三益、罗家湾、大寨、银厂坡、蔡家梁子11个村人民政权。1950年10月,海田游击大
队奉命开赴云南会泽者海进行整编,大队长魏元龙编入赴朝作战部队,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
部副连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六支队威宁游击团(简称威宁游击团) 1948年,曾任
国民党军队连长的卢嵩岚回到威宁县四甫乡任乡长,并掌有300多人枪的武装,在当地有较大的
影响。1949年9月下旬,中共地下党员陆宗棠、卢韬受中共滇东特别支部指派,带着边纵六支队
政委李德仁写给卢嵩岚的亲笔信,以至亲关系探望卢嵩岚,劝其投入革命阵营,卢欣然答应。
1949年10月,经中共滇东北地委、滇东特支批准,将卢部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
第六支队威宁游击团。1950年初,国民党军宋希濂兵团第二军七十六师由四川宜宾逃至彝良,
盘踞县城角奎。1月13日,威宁游击团接毕节军分区命令,配合解放军十六军侦察营,完成就地
歼灭敌人的任务。1月16日凌晨,侦察营直插城内张桐森指挥部,给敌军迎头痛击。天亮后,张
桐森摸清情况,重新调整兵力,轮番向游击团阵地发起进攻。游击团凭借有利地形,击退张部
多次进攻,并连续夺取几个山头,向敌逼近。战斗持续到中午,经国民党彝良县县长夏运麟调
解,张桐森被迫同意投降。战斗共俘敌270多名,毙敌40多名,缴获六○炮2门,轻机枪7挺,步
枪86支。战斗中,游击团6名人员受伤。1950年4月上旬,滇黔边区叛匪猖獗,威宁县党政机关
和驻军撤离威宁县城。游击团继续留守威宁西北部地区,确保威宁至昭通的公路畅通,截断云
南、贵州边区叛匪的后逃之路。4月22日,游击团接解放军四十三师命令,阻击国民党十三兵团
仝登文团。陆宗棠和卢嵩岚命令部队在野鸡河、观风海一带集结待命。清晨,游击团到达回族
聚居村黑格地时,敌军正向团箐方向逃窜。卢嵩岚命令各连急行军至团箐梁子截住敌军。陆宗
棠率先头部队三连在梨树沟追上敌军后尾,展开激战;仝部见所处地形不利,立即变后尾为前
锋向三连阵地猛烈反冲。此时,赶到的游击团一连迅速抢占三连左后侧的转老包一线,二连和
四连抢占左前方白岭岩一线。白岭岩是团箐梁子的制高点,二连不顾敌人猛烈的火力封锁,奋
勇冲上白岭岩。敌人两个排的兵力,翻过岩口,向主峰扑来,卢韬指挥全连发起冲锋,卢嵩岚
在一连阵地看清敌人指挥官,举枪将其击毙,敌人乱作一团。游击团一、二、四连阵地处于正
面战场,仝团二线重火器,不间断的射击。接近中午,卢嵩岚被敌弹击中,右臂骨折。陆宗棠
下颈和胸部连续中弹,壮烈牺牲。卢韬担负起指挥任务。战斗持续到下午,卢韬领6名战士冲
过封锁线,绕到敌人后方高地打击白岭岩下敌人,二连随即发起冲锋,前后夹击,把仝团压到
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