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8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第七章 人民解放军解放毕节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进军黔西北




                   国民党在毕节的军事应变 民国37年(1948),国民党军事调查局(简称军统)贵州站在

              毕节设工作组、毕节潜伏组,并建立黔西北游击区,选定纳雍县白泥屯为根据地。1949年10
              月,成立贵州西北行营于毕节,委任傅启学为主任,廖兴序为副主任。桂运昌为警务处长。10
              月中旬贵州省保安司令、一零一军长韩文焕与傅启学在毕节召开贵州省第四行政警察区所辖各

              县县长联席会,传达《贵州总体作战方案》,部署应变计划,改组县政府,扩大各县县长权
              力,实行军政一体化,成立各县反共救国委员会和军政联合办事处,将区乡划片,成立指挥

              所和办事处。建立黔西北绥靖区,由贵州省第四行政督专员兼绥靖区司令,下设毕(节)、
              大(定)、纳(雍)纵队,赫(章)、威(宁)、水(城)纵队,黔(西)、金(沙)、织

              (金)纵队。纵队正副指挥官分别由保安副司令、保安团长、县长等担任。纵队下设防剿大
              队、民卫总队,由黔西北绥靖区委任大队长或总队长,其兵员来源主要是散兵游勇、乡保和地

              主武装。提出凡能号召人枪几百的,由保安司令部给予防剿大队长的名义,能号召人枪上千
              的,给予联防司令的名义。同时,要求组织壮丁成立预备兵团、后备兵团,凡丁壮一律编入。
              韩文焕、傅启学责令各县县长务必做到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提出城可失,乡不可失;乡可

              失,民不可失等口号,实行物资运光,粮食藏光,人员撤光政策。会后,各县根据会议要求
              相应作出应变部署,成立以县长为主任委员的反共保民委员会,建立防剿大队以及突击队、

              守备队、运输队、防护队。廖兴序与毕节县县长吴庭芳召开毕节县戡乱紧急会议,部署具
              体行动事宜。同时,中统、军统特务头目陈文彬、夏炎、陈开疆集结特务人员成立反共情报小
              组,布置开展搜集反共游击情报。是年11月初,贵州省主席谷正伦、省保安司令韩文焕又委任

              刘鹤鸣为黔西北绥靖区司令,辖独立二师、独立四师和二七一师。18日,廖兴序指派第四区保
              安副司令万帮贞、夏炎、陈文彬为督导员,分别赴赫章、威宁、水城督促组织备兵团,准备实

              施游击战。
                   解放军解放毕节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

              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命令五兵团和第十军直出贵州,要求11月15日攻占贵阳,11月25
              日进占毕节。11月15日,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解放贵阳,在清镇稍事休整后,按照第二野战军
              司令部的命令向毕节进击。此时国民党第四十九军二七五师已利用鸭池河天险,在六广、大关



             88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