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32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贝尔克、文道成、文藻、刘谷森、费济华、戴安乐、罗伟德;循道公会有柏格理、米弄一、王
树德、张道惠、顾德维、何永学、穆博理、高志华、邰慕康、尹里凡、马建忠、唐友德、石崇
德、张绍桥、张继桥;女执事会有巴宽敬、鲍宽爱、苏宽仁、韦宽良、晏玉英、符克伯、司真
秀、李喜德、海贞利、毕婉德、孔启珍、司德恩、叶淑仪、陈文德、罗伟英、吴毓娴等;临安
息日会有汪和仁。
2.中籍教牧人员。基督教中国籍教牧人员大部分是义工人员,不享受工资报酬。基督教传入
的中后期,教会培养任用中国籍信教人员充任教牧人员。20世纪30年代后,先后担任威宁县基
督教循道公会大联区、小联区区长的有彝族人氏陆寿珍、安启云、王仕泉、聂文焕、余世清、
金秉衡、安朝忠、唐必贤;苗族人氏张洪猷、李正邦、朱焕章。循道公会所属各教堂均有当地
彝族、苗族教牧人员。先后担任内地会教区总长老、总执事、区长的有苗族人氏朱文正、朱提
摩太;彝族人氏安承明、文正榜。内地会各教堂传道,亦多由本地人担任。
教徒 基督教进入初期,教徒人数无统计。至民国9年(1920),有循道公会教徒3498人,
内地会教徒3023人,女执事会教徒657人,合计7178人。至民国29年(1940),有教徒1万余
人。至民国38年(1949),全地区有教徒近3万人。
附:
毕节地区较大规模的基督教堂简介
葛布教堂 位于赫章县城西75千米的葛布苗族彝族乡葛布村民组,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
(1904),三十二年建成。(详见本志第十九篇第一条第三节四目“赫章葛布教堂”)
石门坎教堂 位于威宁县城西北102千米的石门坎乡。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土
木结构草房,面阔5间,约200平方米。三十三年(1907),增建400平方米大教堂;另在大教堂
周围建土木结构草房数间,供远处参加礼拜的教徒歇息。民国初期,修花园式牧师楼1幢,砖墙
瓦顶,一楼一底,上下两层各8个居室,有内外楼梯上下。楼上进门处有洗澡间,前后房间有通
道。各室均有壁炉和高大的窗户。牧师楼旁有小花园,中为鱼池,紧邻为大花园。楼后为一排
小砖房,共7间,供勤杂人员居住。楼周围有高大围墙,北口设大栅门,南口有石阶,石阶及其
连接的道路两旁有花径,分植矮柏和四季更迭开放的各类观赏花木。民国27年(1938)建成石头
房,一楼一底,共8间,简瓦重檐,石墙砖隔,墙中有保温层、隔音层。窗户由上下滑轮启闭,通
风采光良好。瓦顶回廊直通楼下厨房。朝南有外廊,廊柱矗立;朝北外墙呈两半圆突出。大教堂
于民国37年(1948)毁于地震,小教堂维修时改盖瓦,后因年久失修废置。现牧师楼保存完好。
另外,还建有足球场、游泳池,开办过诊所和麻风病院,兴办过良种推广部、纺织推广部等。
结构教堂 位于赫章县城西50千米的结构彝族乡。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有中西式结
合的石木结构教堂、牧师楼各1幢。后扩建面阔30米、宽10米、高8米的教堂,上为人字形瓦顶挑
额,下为立柱回廊,卷顶门窗,两端为小间,中间为礼拜堂,礼拜堂内备长木凳百余条。牧师
楼为西式木石结构三层小楼,二楼四周设木栏回廊,内有卧室、餐厅、客厅,墙为双层,墙上
设壁柜。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教堂被占用拆除,仅存牧师楼。1981年,赫章县人民
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