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295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宗教
教活动逐步恢复。1999年,毕节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灵峰寺为佛教活动点。之后,活动点的僧
尼、居士多方筹措资金,至2001年,共有8个单位、4处佛教寺庙及各界人士806人计捐款18万余
元,花13.4万元兴建213平方米,砖混结构仿古建筑观音殿。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壁供奉
十八罗汉。其后,投入23.5万元,修建828.8平方米一楼一底的仿古建筑东房。2005年,灵峰寺有
常住僧人5人;居士400余人,常参加佛事活动的60余人。
惠泉寺 位于毕节县城东北东关坡上。明正统十四年(1449),毕节卫武略将军、千户侯
王仲骧在此凿井,置小憩之所。后,经逐年整修,改建为寺。因其地泉流汩汩,四时不竭,故名
惠泉寺。惠泉寺历来僧伽均为女众,供奉观世音大士,又名观音庙或观音阁。至20世纪70年代,
惠泉寺保存完整。1981年,毕节县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毕节县政府
拨款1万元;1988年,贵州省文化厅拨款1.5万元,维修惠泉寺。1994年,毕节地县政府及社
会各界各单位共筹款22.17万元人民币,台币10.74万元,维修惠泉寺,修造自山脚至山门阶
梯。1996年至2000年,各界人士42人又捐款1.77万元,作进一步维修。经多次维修,惠泉寺
己焕然一新。惠泉寺依山而建,基石用青石砌成,高4.5米。进山门为四合院,上7级踏跺进
入正殿,殿内正中供奉观音大士,左右供奉文殊广法天尊和普贤尊人。左右为禅房。前殿面阔
3间,周围有宽约1米、长30米的凌空回形走廊。正殿前左右两侧各有石碑1方。惠泉寺现有僧
尼2人。
观音阁 位于黔西县城水西公园内。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清咸同年间
(1851—1874),屡遭战火,阁毁。光绪八年(1882),地方人士捐资修复前后殿,塑造菩萨
像。之后30余年间,社会动荡,观音阁无人培修而日渐坍颓。民国9年(1920),里人姜磻溪募
资修复,历时七载,于民国16年(1927)完工。1981年,黔西县人民政府定观音阁为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并拨款维修。1991年,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观音阁为佛教活动场所。自1993年起,一些
居士捐资塑起观音菩萨像。现庙内常住居士5人。
洗心寺 位于毕节城北郊北镇关。明万历六年(1578),毕节兵备副使黄镆建亭阁于关
上,在北关口修洗心泉、来复池。后毁于兵燹。清乾隆九年(1744),巡局吏目戴光祖重
修洗心泉、来复池。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县董朱英重修。道光元年(1821),里人
捐物重修洗心泉、来复池。民国时期,在关上建小庙1座,后废。2000年后,一些单位、佛
教寺庙和各界700余人共捐资40余万元新建洗心寺,拓宽修整盛桥至北镇关的山路为水泥石
阶路。自山下拾级而上,登570余级阶梯,达洗心寺院坝。院坝东侧为东禅房,西侧为西禅
房,北面为大殿。大殿内金碧辉煌,正中为高大的释迦牟尼塑像,释迦牟尼像前为迦叶、阿
蓝塑像,左右为文殊、普贤塑像,左右两侧壁廊塑十八罗汉,神志各异,栩栩如生。殿中满
挂佛幢佛幡。洗心寺常住1人,居士200余人,常到寺庙做佛事的30余人。毕节市佛教协会亦
设于洗心寺。
观音桥观音寺 原址位于今城区观音桥办事处观音河右岸约100米毕节第十七小处。观
音桥古称威镇乡,境内有威镇河、威镇桥,清乾隆年间建观音寺后,改称观音桥乡、观音
河、观音桥。观音寺为当地朱、罗、吉、范、张、邵、胡、卢等八大望族富户捐资所建。寺
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