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0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29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庵、翔龙寺、西庵寺、天台寺、东庵、即心庵、晋丰寺、大梅庵、开化寺、宝龙寺、回龙寺,
今大方有永兴寺、观音阁、大佛殿,今黔西有观音阁、永洪寺、海慧寺,今金沙有川壁寺、观
音寺、穿岩寺、永洪寺、绍隆寺、普慧寺、老水寺,今威宁凤山寺、观音寺、能仁寺、水月
寺、涌珠寺,赫章有普照寺。
清代前期,佛教方兴未艾。清顺治年间(1644~1661),如松和尚募建大定城南50千米的
波罗箐兴隆寺,极一时禅林之盛。康熙(1662~1722)初,浙江高僧沙门贞贶云游至威宁涌珠
寺,爱其山水,乃结庵于寺侧,居数十年,净业精妙。康熙中,川籍高僧嵩目云游至黔西,
见城郊东山逶迤盘结,遂毅然主持是山,鸠工庀材,构筑大雄宝殿、藏经楼、大士阁、天王
殿、两庑廊舍,凡若干楹。周绕差备,金碧丹垩,弘敞炳耀,费计万金,阅五十月告成。是寺
院于黔西为壮观,于贵筑亦称杰构。并置田百余亩,作庙产,以资禅林之盛。嵩目年73坐化,
著有“语录”八卷及“诗集”行世。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寂曜和尚任赫章普照寺长老,先将
寺庙从水塘大山顶移建至白果镇大庙营,荡家产,劝募捐,在乌铅厂筹建寿福寺,在赫章佛
门中颇有影响。雍正初年,滇籍高僧宗映到毕节灵峰寺,居寺后不事浮华,勤耕颂扬。雍正
十年(1732),再造灵峰寺前殿。乾隆十五年(1750),宗映又于大殿后建观音阁。乾隆十八
年(1753)建两廊。宗映任灵峰寺住持20多年间,培修灵峰寺,维护寺庙利益,传播佛教,使
灵峰寺佛事空前兴旺。乾隆年间,苍遥任黔西东山寺住持,乾隆三十年(1765)兴建东山寺禅
房,落成之后,邀约黔西文人雅士到寺观赏,题诗唱和,苍遥择其优者镌刻成诗碑,又增禅林
雅致。咸丰初年,织金县有寺庙及住僧祠堂68处,僧尼180人。清咸同年间,因战乱,不少佛教
寺庙被毁,僧尼逃散亦多。战乱结束时,许多善男信女纷纷剃度出家,皈依佛门以求解脱,佛
教僧尼和信徒增多。
清代,僧尼传播佛教成就突出者尚有康熙年间黔西东山寺住持古雪海智,乾隆年间威宁陕
西庙住持僧逢吉,黔西内庄玉皇阁住持僧月朗,毕节灵峰寺住持正修、教训,黔西州僧正司僧
正照城、法芝,大定佛教徒贺思诚、贺思皇,嘉庆年间岩孔水口寺长老灵山净翁,道光年间毕
节灵峰寺住持密函、悟影,咸丰年间织金城隍庙僧普润,同治年间新场大定坡观音洞住持净
普,光绪年间威宁凤山寺住持方洪,岩孔水口寺长老邹元清,毕节惠泉寺住持陈道真。此外,
对威宁、大定佛教传播有贡献者还有刘坤、源章。刘坤,威宁人,任威宁大佛寺主持,念佛传
经,广收徒弟,在威宁佛门中颇有影响。源章和尚为四川眉州人,童年剃发学佛于峨眉山九老
洞,到大定任回龙阁主持后,募捐功德,创修大佛殿,内塑三大佛像,两房分塑十八罗汉,游
观至者,无不知所敬畏。
民国时期,佛教仍旧兴旺。民国初,白海任新场观音洞住持,加造观音洞浮图,构为图
亭。民国6年(1917)四川人邓洪安到黔西素朴牛场九龙山倾巨资重建九龙山寺,塑佛像百余
尊。民国18年(1929),禅光法师在大定主持法事,一次就给大定各寺庙教徒和世居信徒300余
人做道场皈依、受戒、度职。民国19年(1930),大定县政府登记寺庙,大定全县有住持僧尼
33人,威宁县有僧尼53人。民国26年(1937)织金县有僧尼301人。民国28年(1939),毕节县
有僧尼300余人。民国29年(1940),黔西僧民抗日救国会有会员298人。民国30年(1941),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