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9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219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宗教
贺。第二天为正酒,女方家大宴宾客,双方家长议定聘礼,议定姑娘出嫁时嫁妆。嫁妆根据男
方送来资财而定,条件好的除衣裙外,还配给铺笼帐盖,衣柜、桌凳,大户人家还陪缝纫机、
收录机。第三天中午饭后,下聘礼人返回,宾客散去,双方准备嫁娶。
(4)结婚酒。男方选定结婚日期后,告知女方家长。结婚前一天,新郎和伴郎及背嫁妆的
6~7人去女方家接亲。第二天女方家发亲,送亲人员有男女领队各1人、新娘的亲兄弟1人,陪
伴新娘若干人。接亲人在前面,与送亲队伍要拉开一定的距离,送亲队伍要带饭、熟鸡蛋、肉
等,不管路远近,途中吃一顿午饭,表示路途遥远,是千里姻缘。送亲队伍到男方家不远处,
伴娘把所带雨伞撑开,待男方请来的姑娘接过伞后才能进门。纳雍县治昆、赫章县兴发的送亲
队伍进家前,男方主持婚礼的人要在门外烧3个火塘,让两个小姑娘上前迎接打着伞的新娘和伴
娘,带她俩到靠门边第1个火塘,新娘和伴娘的哥坐在第2火塘,其他送亲人由两位接亲人陪坐
于第3个火塘,主持婚礼寨老派帮手提酒到火塘边向送亲客人斟酒,恭请送亲客人进房。送亲队
伍若在路上遇见别的送亲队伍时,双方要交换毛巾等类物品,以示吉利。送亲人员入门时,主
持婚礼的寨老持一只雄鸡从新娘头上绕过,以示退煞护魂。毕节县燕子口、金沙县岩孔新娘到
夫家后,要请新郎的姐夫或妹夫给新郎新娘取名,一般取名为某公和某婆。结婚正酒期内,新
郎、新娘不能同宿。由伴娘陪新娘,等送亲人和客人散去方可同宿。有的要等新郎陪新娘回门
认亲转家后才同宿。结婚期男方宾朋好友整天猜拳划掌,酒歌互答,喜气洋洋。男方要对送亲
人打发脚步钱(称打彩),钱多少不定。纳雍县、赫章县一带打彩,在吃结亲酒第二天上午举
行,由男方主持婚礼的寨老在屋外放一张桌子,桌上放的大簸箕内垫一条花背带,在背带上放
父母辛苦钱、新娘的叔伯父钱、娘舅钱、姑妈钱、新娘的兄弟脚步钱、伴娘脚步钱、干爹拴线
钱、爷爷奶奶钱、媒人脚价钱,以及剑、披毡、铁三角脚架、铧口。送亲的主持人认为合理,
由送亲的姐夫把放在铧口上的一杯酒喝光,对新婚夫妇祝福一番,把铧口回献给新郎,收彩礼
分给受彩礼人。
(5)回门。大方县响水一带,新娘随送亲人回娘家,住15~30天后,新郎带一瓶酒、一
袋炒面去接新娘回家。其他地方结婚十天半月后,新婚夫妇带上礼物回娘家省亲。威宁县苗族
结婚回门,除必须带鸡、蛋、酒、炒面探望父母外,还要到嫡系亲友家送礼,被送礼人户要轮
流宴请,3~7天后夫妇俩辞行,此时岳父、岳母要馈赠礼物,条件好的人家要馈赠母犊一头、
童马一匹、小猪一对、母羊一只,其他亲友也要回赠适当的礼物。苗族人的婚姻,旧时多为一
夫一妻制,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很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一夫一妻。同姓同宗、不
同服饰、不同民族、双方经济条件悬殊、被认为血源不清人户、来路不明人户等不能通婚。
过去在交通不便和匪盗猖獗条件下,有姑表婚、舅表婚、姨表婚存在。婚龄一般在16岁至20岁
间,结婚最早的13岁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早婚早育现象逐渐减少。离婚不多,发生离
婚是因为多在婚后长期未生育子女,感情不好,家庭关系难以维持,或有少数出现外遇,感情
转移。离婚由谁先提出谁就负责赔偿对方。丧偶后的鳏夫寡妇有再娶嫁的权利,有兄终弟袭之
习,无弟死兄收之例。兄终弟袭必须是未婚之人,否则难以成婚。寡妇再嫁,不能带男家财
产。鳏夫寡妇再娶嫁,没有复杂婚姻礼仪,只需请几个人把对方接到家。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