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0 - 昌宁县志
P. 390
昌宁县志 1978~2005
平四季利河公路“四改三”工程开工建设。2005 年,有移动通信基站 83 个。
四、田园城市建设
1979 ~ 1984 年,拓建县城右甸街、顺城街。1986 ~ 1990 年,实施宝丰路南大街扩建工程。1991
年,拓宽南门路,修建新城路、前进路。1996 ~ 1998 年,建设环西路南段、文昌路东段、武华路东段、
兴宁街南北段,新建滨河路,铺筑会堂路、老干路、兴宁街、文昌路,改造宝达路、宝丰路。2001 年,
昌宁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昌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
报告》提出:以规划合理、功能齐全、整洁美丽、安全有序为目标,搞好城镇道路、集贸市场、供排水、
园林绿化等公益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五横七纵街道建设。2003 年,中共昌宁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昌宁
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以“田园城市、温馨昌宁”作为县城建设定位,以“要素
集约化、服务社会化、景观田园化”为目标,围绕建县 70 周年和连接省道 312 线,建设好迎宾广场这
个昌宁形象窗口;实施宝丰路绿化改造,形成别具特色的迎宾大道;美化右甸路,打通通往达丙窄道,
创建政通大道;绿化会堂广场、美化世纪广场、改造滨河路、美化兴宁街,新建体育场、竹苑、莲花池,
开发园丁小区,建设星级宾馆,装点滨河公园,通过 5 年努力建立起昌宁特有城市风格。2004 年,县委、
县人民政府提出:围绕“城市名县”战略目标,遵循“南北拓展、西改东连”的发展趋势,突出新颖
性和独特性,完成“田园城市”课题研究和县城总规修编,高效能管理城市、高效能经营城市、高标
准建设城市。2000 ~ 2004 年,先后建成世纪广场、顺城广场、迎宾广场、滨河公园。2005 年初,县委、
县人民政府提出:必须确立“田园城市”建设长远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根、
以绿为主”的建设思路,实施滨河公园、迎宾广场、世纪广场等绿化改造,启动阳光小区、农产品产
地批发市场等工程,让田园城市、田园村庄构成一幅完整的田园城市画卷,全力将昌宁建设成为“田
园城市”。5 月 29 日,撤销右甸镇、达丙镇合并设立田园镇工作完成,以穿城而过的右甸河为界划分
两个乡级行政区的局面宣告结束。
五、扶贫攻坚
1978 年,昌宁县有农村贫困人口 20.61 万人,占农业人口 79.30%,扶贫工作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
1986 年 4 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昌宁县山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主抓扶贫工作。至此,扶贫工作由
分散救济型向产业开发型转变。当年起,重点组织实施产业信贷扶贫、社会扶贫、以工代赈扶贫、农
水扶贫、异地开发扶贫、贫困村扶贫综合开发等扶贫开发项目。通过 20 年扶贫攻坚,到 2005 年,昌
宁县有人均纯收入低于 668 元绝对贫困人口 8.40 万人、668 ~ 924 元低收入贫困人口 11.08 万人,贫
困人口占农业人口 62.70%,比 1978 年下降 16.60 个百分点。
六、社会事业
1983 年,组建第二人民医院,后改建为县中医医院。1984 年,创办昌宁农业技术学校。1993 年,
创办昌宁二中。1994 年,韩永林研制实用新型节水“喷淋喷射复式冷凝器”获发明专利,是昌宁县获
得的第一个专利。1996 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工作通过省、地验收。1999 年,基本达到云南省和国家
规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标准。当年,昌宁一中考生郭杏荣被北京大学录取,是昌宁县被北京大学
录取的第一人。2004 年 9 月,昌宁三中建成开学。10 月,昌宁天和医院开业,是昌宁首家民营医疗机
构。2005 年 3 月,昌宁县以创建省级“平安县”为目标,开展“平安县”“平安乡镇”“平安村寨”“平
安单位”“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年末 13 个乡镇被中共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平安乡镇”。
1999 ~ 2005 年,昌宁县高中毕业生有 9 人分别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994 ~ 2005 年,昌宁县获
【 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