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昌宁县志
P. 140
昌宁县志 1978~2005
左右。昌宁县超过 60% 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海拔 1100 ~ 1500 米区域,有些村寨甘蔗种植地块海拔
超过 1600 米。
二、甘蔗品种
1978 年,昌宁县甘蔗主栽品种有印度 419、海蔗 4 号、台糖 134。1980 年起,按照生态条件和试
种情况,以高糖、高榨、高效益为目标,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至 1985 年,主要推广种植选蔗
3 号、云蔗 71/388、保蔗 71/716、海蔗 4 号。1986 ~ 1990 年,早熟品种以云蔗 71/388、桂糖 11 号为主,
中熟品种以桂糖 5 号、闽糖 70/611、福引 79-8、湾农 75/25 为主,中晚熟品种以选蔗 3 号为主,晚熟
品种以台糖 172、福引 79-9 为主。其中,选蔗 3 号、桂糖 11 号、云蔗 71/388、台糖 172 为主推品种。
1990 ~ 1999 年,以德育 80/27、新台糖 1 号、新台糖 5 号、新台糖 10 号、富农 83/36、云福 84/FB5、
龙垦 6 号、湾农 74/169、桂糖 12 号、粤糖 79/177、粤糖 81/3254 为主推品种。其间,1997 年 10 月,
昌宁县甘蔗新良种引进、试验、示范、繁殖推广获省政府星火科技三等奖。2000 年后,以新台糖 16 号、
20 号、22 号、24 号、26 号和日本农林 8 号、德育 93/88、云蔗 89/151、云蔗 92/19、桂糖 16 号、粤糖
93/159、R6048、粤糖 86/368、Q184A 为主推品种。2005 年,甘蔗主栽品种有粤糖 86/368、R6048、大
禹 1 号、云蔗 64/24、桂糖 11 号,以及新台糖 10 号、16 号、22 号、24 号、25 号。
三、甘蔗种植
1978 年,昌宁县甘蔗种植大多沿用浅栽稀植、少施或偏施氮肥栽植方法,主要种植春植蔗。1983 年,
推广套种黄豆等矮秆作物,推行蔗叶喷施植物生长益植素“常乐牌”稀土、生长刺激素、复合叶面肥、
油菜素类酯 BR-120、高美施肥液(奥普尔),使用草甘膦、克芜踪、阿特拉津和抗蚜威等病、虫、草
害化学防治药物。1984 年起,推行环山带状、水平开沟、宽行密植、深沟板底、施足底肥、水平摆种、
覆盖地膜种植方法。1985 年,调整播种节令,开始推广秋冬植蔗、早春植蔗。1991 年起,着力推广甘
蔗科学翻种轮作和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抗旱栽培、地膜覆盖,以及稀土、微肥喷施、化学除草技术。
1997 年,加大地膜覆盖推广工作力度,采用科学配方施肥,进行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并确定适宜收榨期。
2002 年 10 月,《昌宁县甘蔗种植综合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同年,在甘蔗砍收
上推行“快锄低砍”技术,推广使用脱叶器。2005 年,新植蔗主要以冬植蔗为主,恒盛糖业公司购进
甘蔗种植开沟犁两台,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
四、甘蔗扶持
1978 年,昌宁县实行蔗区人口口粮不低于邻近生产队产粮水平、化肥奖售、免税返销糖和酒、秋
植蔗种补贴、超基数奖售粮食、利润返还、优良蔗种补贴和加价、超产超交加价等政策、措施,扶持
甘蔗产业发展。1988 ~ 1990 年,县人民政府出台价外补贴、分等收购、平价肥、奖售粮、优惠返销糖酒、
奖励大户和实行地膜覆盖、开荒种蔗、秋冬植蔗补助、乡村利润返还、乡村干部奖罚等政策,推动甘
蔗产业发展。1991 年起,实行收购价格逐年提高和地膜、良种、穴植补助、乡镇超基数利润返还,按
照甘蔗入榨量向制糖企业提取科技开发基金、甘蔗发展基金、蔗区道路费、水利建设费、甘蔗风险基金、
技术改进费等,专项用于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1997 年起,实行定价收购、按 8.80% 税率开
征农业特产税,按入榨量实行乡村资金返还、兑现村社生产管理费。1999 年,农特税税率下调为 4%。
2000 年,实行农特税、赊供蔗肥、资金返还,提取水利费、蔗道费、技改费,完成任务奖和超产奖等
政策。2001 年,增加提取甘蔗发展基金、田蔗补助、良种补助。2004 ~ 2005 年,执行道路维修费、
小型水利补助费、坡改梯建设费、田蔗建设资金、甘蔗发展资金、生产奖励和风险激励机制。
【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