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昌宁县志
P. 137
第四章 农 业 经济卷
丘陵、盆地、平坝均有分布。按照茶树生育特性和县境不同气候土壤环境条件,茶区可分为最优种植区、
次优种植区、一般种植区 3 种类型。最优种植区是田园、温泉、漭水、翁堵 4 个乡镇和勐统镇部分山
区,次优种植区是大田坝、鸡飞、更戛、柯街、耈街等乡镇,一般种植区是卡斯镇、湾甸乡、珠街乡
和更戛乡南部等地区。1978 年,昌宁县有茶园面积 71157 亩,其中采摘面积 43137 亩,产量 1233.80
吨。1985 年昌宁县种植业区划论证显示,123 个乡(办事处)中,最适宜种植茶叶 38 个乡、适宜种植
茶叶 44 个乡、次适宜种植茶叶 34 个乡。其后,通过多年种植、加工实践,海拔 1400 ~ 1800 米地区
为最适宜种植茶叶区域。1986 年,昌宁县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形式兴办茶园,农企、农
商、农科等联营茶园和集体茶园 150 个 15866 亩。同年,昌宁县被农牧渔业部、国家计委列为“七五”
期间全国第一批建设四大优质茶基地县之一,实施为期 3 年优质茶基地建设项目,新植茶园 1.50 万亩、
改造低产茶园 1.50 万亩、新建和扩建茶所 30 个、培育无性系良种茶苗 120 万株。1988 年,茶园面积
突破 10 万亩,为 103473 亩。2001 年,有省级认定无公害茶园 4.20 万亩。2005 年,建成生态茶园 4.60
万亩,人均拥有 1 亩以上茶地行政村有 12 个,户均有茶园 50 亩以上农户 138 户;茶园面积 101846 亩,
其中采摘面积 90401 亩,产量 4952.60 吨,分别比 1978 年增 43.13%、1.10 倍、3.01 倍。
1978 ~ 2005 年昌宁县茶叶生产情况表
表 4-4-1
总面积 采摘面积 产量 总面积 采摘面积 产量
年 份 年 份
(亩) (亩) (吨) (亩) (亩) (吨)
1978 71157 43137 1233.80 1992 110984 80618 2787.10
1979 71055 - 1112.20 1993 111240 86924 3039.10
1980 68453 49017 1353.50 1994 105415 89348 2950.60
1981 68543 50018 1450.50 1995 105351 88914 3163.10
1982 72219 53028 1609.90 1996 104279 91530 3513.90
1983 74495 55339 1885.60 1997 104180 91892 3704.10
1984 75607 58099 1982.50 1998 104316 93256 3842.10
1985 75728 59154 2126.90 1999 82728 77348 3541.20
1986 82861 59556 2135 2000 84906 77613 4149.70
1987 93459 61577 2296.40 2001 93818 76995 4196.70
1988 103473 61708 2488.60 2002 99262 76988 4200.60
1989 110521 63598 2466.80 2003 99131 78866 4271.60
1990 110825 66927 2548 2004 99926 84515 4563.80
1991 110341 71863 2550.40 2005 101846 90401 4952.60
三、茶园管理
1978 ~ 2005 年,昌宁县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农户一般每年只采摘鲜叶一次,大多数农户
实践得出二次采摘会影响次年产量,只有少部分农户按照茶叶长势、市场价格等情况再间采一次。该
部分主要记述人工茶园茶苗繁育、茶园建设、中耕管理、茶叶采摘、低产茶园改造、茶叶扶持政策方
面情况。
茶苗繁育 1978 年,昌宁县仍然延续着选择品质好茶树采集茶子,通过有性繁育方式选育茶苗。
【 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