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昌宁县志
P. 138

昌宁县志                     1978~2005




            1979 年,县茶叶科技部门从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首次引进无性良种茶苗试种。1980 年,在引进种
            植无性良种幼茶定剪枝中选取茶穗扦育 0.50 万穗,次年出圃无性茶苗 0.10 万株。此后,无性繁育茶苗
            技术在县域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1988 年,在鸡蛋山建成占地面积 36 亩集茶树良种母本园、品种示
            范园、资源材料保存园为一体茶树品种繁殖基地,开展引进、收集、保存茶树资源材料和选育地方良
            种工作。1989 年,右甸、温泉等 3 个乡镇建成示范茶树良种园和无性系良种园。1990 年,县茶叶技术
            推广站李延年、张子宁、禹国宪、段开标等技术人员在鸡蛋山依次开展塑料膜遮阴、搭盖杉松枝遮阴、
            插厥叶枝遮阴技术试验,茶树无性短穗扦插育苗成本由每株 0.20 元降至每株 0.06 元。1994 年,昌宁
            县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期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县,并在昌宁召开全省无性良种技术交流现场会。
            1991 ~ 1999 年,昌宁县引育保存茶树种质资源材料 53 份,建成茶树无性良种茶苗育种点 34 个,建
            成无性系良种茶园 1.20 万亩。2003 年,繁育无性茶苗 4000 万株,为历年最多。1978 ~ 2005 年,昌
            宁县累计育出无性良种茶苗 1.36 亿株。
                 茶园建设 1978 年,昌宁县新建茶园继续沿用等高开梯、深挖茶沟(沟深 40 厘米、宽 50 厘米)
            种植技术,同时在茶叶主产区推广密植速成高产栽培示范,实行截梯小行(行距30厘米、每行种植8~12
            株,每亩种植茶苗 6000 ~ 8000 株)栽植。提倡茶园建设过程中,注意进风口、山顶、园边和道路旁
            树木蓄留和栽种,红卫公社等一部分茶园开始种植红(白)花油茶、八角、秃杉等覆阴树。1980 年后,
            推广新建茶园种植园边树、道旁树和坡地、山顶留防护林带,在样板茶园内种植桤木每亩 20 ~ 40 株、
            其他树种每亩 16 ~ 24 株。1987 年,开始推广水平开梯、开挖种植槽(槽深 50 厘米、槽宽 50 厘米)、

            重施底肥、双行成带、小行之间茶株成“之”字形错位定植,亩植茶苗 2000 ~ 4000 株,至 1990 年推
            广种植面积 42138 亩。1993 年,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开始试办高优生态茶园,开挖种植槽深 70 厘米、
            口宽 80 厘米、底宽 60 厘米,亩植茶苗 2000 ~ 4000 株,保证存活茶树每亩不低于 1500 株,推行无公
            害、绿色生态生产技术。2000 年后,推广茶园覆阴树种植,每隔 4 ~ 6 梯种一行覆阴树、株距 6 ~ 8 米,
            树种主要以桤木、樟脑、银杏、杉木、油茶为主。2005 年,建成生态茶园 4.60 万亩,其中获得无公害
            产地认定面积 4.20 万亩。
                 中耕管理 1978 年,昌宁县茶园中耕管理主要推广施用尿素、碳酸氢铵、氮磷复合肥等,采取打
            塘深施覆盖,每年施肥 1 次,部分地块每年施肥 2 ~ 3 次,并结合治虫防病每年施根外肥 3 ~ 4 次。
            1980 年后,推广茶园“农业、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技术,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在秋茶采摘结束后
            普遍使用药剂 1 次,夏、秋茶采摘前结合根外追肥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1981 年,县农科所在茶园试
            验套种绿肥,提倡在茶园内间套种大叶猪屎豆、太阳麻等绿肥。1982 年,试验、示范使用腐殖酸铵、
            磷肥。部分地方坚持中耕、追肥和台刈相结合,搞好茶园管理。1985 年后,推广每年中耕除草二三次,
            其中 2 月或者 5 月进行浅耕、7 ~ 8 月或者 11 月进行深耕。推广每年或者隔年 9 ~ 11 月以有机肥为
            主施基肥 1 次;每年春茶、夏茶、秋茶开采前 10 ~ 15 天,以氮、磷、钾 3 ∶ 1 ∶ 1 比例,各施追肥
            1 次。1988 年起,以氮、磷、钾为主,配之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逐步推广叶面施肥。叶面肥
            浓度为 0.50% ~ 1%,在一芽一叶初展期喷施,喷施叶面肥 7 天后采摘。1990 ~ 1991 年,县茶叶技术
            推广站在鸡蛋山茶树品种繁殖基地试验间种低介酸油菜,一龄、二龄茶园各间种 10.30 亩,亩产分别
            为 67.90 千克、48.50 千克。1992 年推广间种 2000 余亩。2000 年后,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化茶园
            管理,推广有机肥,施用无污染、无残留化学肥料。间种和套种苕子、大叶猪屎豆、荞麦、萝卜等作物。
            选用抗病茶树品种、实施茶苗检疫等措施搞好病虫害防治。2003 年,昌宁县无公害茶生产被列为第四
            批全国标准化示范项目。2005 年 8 月,编制成《昌宁县无公害茶生产综合标准》,10 月由省质量技术
            监督局发布实施。

                 茶叶采摘 昌宁县茶叶采摘一直延续着传统手工采摘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摘精细、采摘批次多、


            【 80 】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