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昌宁县志
P. 135
第四章 农 业 经济卷
续上表
大春粮食
年 份 水 稻 玉 米
面积(亩) 产量(吨)
面积(亩) 产量(吨) 面积(亩) 产量(吨)
1996 336280 104860 134786 53448 173775 48994
1997 314805 104206 133535 55397 153614 46092
1998 339611 105831 130787 53680 173173 49128
1999 368600 116329 130160 53904 189862 58049
2000 342955 113189 129382 54499 172734 54982
2001 341530 114269 127360 54010 173442 55351
2002 331676 112076 126132 52673 169140 54912
2003 330030 106784 124099 51984 170157 50615
2004 334777 112100 124433 53003 177571 54864
2005 343986 115942 124563 53846 184669 57761
第四节 茶 叶
一、茶树品种
1978 ~ 2005 年,昌宁县茶树品种有历史良种、选育良种、引进良种 3 种类型。
历史良种 昌宁县种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有野生型大理茶、栽培型普洱茶,以及大理
茶与普洱茶自然杂交后代过渡类型。1981 年 11 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全国茶树品种资
源调查,并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组成茶叶品种资源调查组,到昌宁县认定大叶茶地方群体
种。通过实地调查、测定,漭水原头种叶厚、色绿、质软,芽叶毫毛多、萌发期长,鲜叶生化成分为:
水浸出物大于 45%、茶多酚 32.31%、咖啡碱 4.29%、氨基酸 2.87%、儿茶素总量每克 170 毫克,是昌
宁县大叶种茶地方良种。同时,把昌宁大叶茶、漭水原头种、温泉原头茶、尼诺群体种、勐统原头茶
列入云南省地方茶树良种。1997 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测定,尼诺群体种成品茶生化成分为:
水浸出物 46.50%、茶多酚 31.87%、咖啡碱 4.39%、氨基酸 3.62%。至 2005 年,昌宁境内发掘茶树地
方良种有 7 个,分别是:原种发掘于漭水镇黄家寨的昌宁大叶茶、原种发掘于漭水镇黄家大洼的漭水
原头种、原种发掘于温泉乡联席村破石头的温泉原头茶 3 个国家级地方有性群体良种,以及原产于温
泉乡尼诺村的尼诺群体种、原产于耈街乡水炉村石垭口和漭水镇大竹林等地的石垭口小茶(又名菜花
茶)、原产于田园镇宝丰社区回头山的宝丰大叶茶、原产于勐统镇刺竹山的勐统原头茶 4 个地方有性
群体良种。
选育良种 1982 年,县农科所何建侯、张子宁、禹国宪 3 人牵头在农科所茶树苗圃园开展昌选一、
二、三号茶叶品种选育工作。1987 年,选育工作转移到鸡蛋山茶树品种繁殖基地,李延年、段开标参
与到选育工作中。1992 年起,开展区域化种植试验。1995 年,昌选一、二、三号被省农业科学院茶叶
研究所列为地方性选育良种。2002 年,县茶叶技术推广站洪杰、洪志、李明红、赵必长、查荣珍 5 人
牵头在右文茶树良种母本示范园选育、种植昌绿茶叶品种,2005 年开始推广种植。其中,昌选一号源
于漭水群体一号单株自然杂交一代种,树型乔木,树姿半直立,叶形长、椭圆斜生,叶色淡绿,发芽
【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