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中共澄江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133

重要文件

                  主体开办村(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二)提高党员群众参与能力。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方法,广泛推行“三个三”工作法,
                  开展“三亮三创”活动,引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积分,创奉献先锋、创文明先锋、
                  创创业先锋”;推行“三员三岗”工作法,根据群众需求组建政策宣讲员、义务护湖员、纠
                  纷调解员,设置信息咨询岗、卫生监督岗、纠纷调解岗;开展“三联三带”活动,由村党总
                  支委员联系党支部、带动支部建设,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带动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党员联
                  系群众、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不断提高村(居)民议事协
                  商能力,凡涉及村(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村(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
                  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原则上由村(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居民群
                  众协商解决。支持和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推动形成
                  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的协商机制。广泛开展政策宣
                  传,普及法律知识,帮助群众掌握并有效运用协商的方法和程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
                  参与村(社区)协商的良好氛围。培育村(社区)协商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带动作
                  用,推进村(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拓展流动人口有序参与居住地治理渠
                  道,丰富流动人口生活,保障流动人口民主权利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三)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深化“民情工作单”制度,通过“点单、派单、亮单、
                  核单”四环节,打造集问题收集、民情处理、结果反馈、监督激励于一体的为民服务流水
                  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党代会代表、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联系村(社区)制度,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引导群众理性合法
                  表达利益诉求。完善心理疏导机制,依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专业社会组织,加强对(村)
                  社区社会救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和留守儿
                  童、妇女、老人等群体的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务。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
                  分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作用,夯实基层人民调解基础,引导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
                  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队伍,在物业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家
                  事纠纷、邻里纠纷调解和信访化解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推进平安
                  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拓展村(社区)警务功能,健全完善点线面结合、网上网
                  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
                  平,努力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四)提高文化引领能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内化为群众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重视发挥
                  道德教化作用,建立健全道德评议机制,开设“道德讲堂”,发现和宣传道德模范、好人好
                  事,大力褒奖善行义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崇德向善。以“弘扬优良家风,
                  共建美丽澄江”为主题,组织开展家风建设活动,用良好家风成风化人,倡导移风易俗,形
                  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使全县上下形成共育家庭美德、共倡时代
                  新风,为全县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县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支撑。加强民族团
                  结工作,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加
                  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文化礼堂,因地制宜设置村史陈列、笑脸
                  墙、能人榜、姓氏起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展示设施,推进“文化惠民示范村(社
                  区)”“小广场、大喇叭”建设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机

                                                                                                     101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