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文山州年鉴2018
P. 84
文山州年鉴/2018
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 8180人,占干部总数的 427%, 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得到巩固和发挥,爱国统
地厅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 438%,县处级干部中少数 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
民族干 部 占 395%,各 类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中 少 数 民 族 占 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大工人、青年、妇女在生产一线积
38%,8县 (市)委书记、县 (市)长中有 9名少数民族 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建设,
干部。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 “补钙” 与 积极开展 “双拥”工作,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军政军民和
“补能”并重,不断拓宽培训渠道,与全国知名院校合作, 谐关系更加密切。
大力开展干部精准培训和大规模培训,全州党政干部参加 (五)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始终坚持严格落
脱产学习培训率达 100%,各级干部思想政治与专业能力素 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 “第
质得到大幅提升。各级各套班子团结协调、相互支持、相
一责任人”和 “一岗双责”意识。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
互配合,示范带动了全州各级干部议大事、抓大事、谋全 党员干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深入推进惩治和
局、干实事,形成了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抓发展的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腐败蔓
良好局面。
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
(三)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坚持围绕中心、 力,加强党风党纪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
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 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规党纪,增强党员干部敬畏人
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夯实党 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意识。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
执政的组织基础。强化党建主业意识和主体责任,加强和 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委、州委实施方法,持之以恒改
改进各级党委 (党组)工作。深入实施文山先锋党建长廊
作风、转作风,推进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把
和 “互联网 +党建”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
制度建设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不断健全
党建、基层党建与农民合作社两个 “双推进”,创新开展非
完善党的思想建设制度、组织建设制度、作风建设制度、
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
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健全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和
作覆盖面,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整顿软弱涣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用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规范干部从政
散基层党组织,切实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提高党员发展质
行为,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检查
量,完善发展党员机制,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优化党
惩处、积极的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
员队伍。建州 60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由弱到强
管事、管人,着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
的发展,到 2017年底,全州建设基层组织活动场所 9678
的从政环境。
个,有效解决了基层组织活动无阵地问题。加强基层政权
建设,全州 962个村民委员会建立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
小康文山———并肩走向新时代
会议制度,8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居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区成 立 协 商 议 事 委 员 会;全 州 962个 村 民 委 员 会 和
文山州,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农村贫困面
15957个村民小组制定了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81个
城市社区普遍制定了居民公约或居民自治章程。村 (居) 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全州 8个县
(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1990年末,全州贫困人口达
委员会选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村 (居)
14072万人。1992年战后恢复建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
民参选率达到 90%以上。全州共有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36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 1个,社区服务站 359个,从业 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州委、州人民政府以脱
人员达 2520人。 贫攻坚统领全局工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大力弘扬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 “西畴精神”,在扶贫开发
(四)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始终坚持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法治文山、 道路上做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取得了
一个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后,文山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
平安文山建设,提升民主法治和社会智力水平,切实维护
社会和谐稳定。重视并加强人大组织建设,州、县 (市)、 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
乡镇三级人大组织机构健全完善;支持州人大及其常委会 署,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 2017年末,全州贫
依法行使职权,先后制定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条例》及 困人口减少到 295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936%。
一批适应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强对行政机 (一)创新工作机制,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按
关、司法机关等权力机关的监督,保障依法行政、阳光行 照 “领导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干部力量向脱贫一线集结、
政。支持政协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 党员能人向脱贫战线靠拢、资源要素向脱贫领域聚集、社
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促进文山和谐社 会爱心向贫困地区覆盖”的要求,整合涉农资金,发放精
会建设。团结各方力量为自治州建设发展建功立业,民主 准扶贫贷款,真正把有限的扶贫资源,配置到最急需的地
6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