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文山州年鉴2018
P. 81

专  文


            片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                         一批面临失传、损毁和濒危的民族文化遗产,积极打造民
            结合文山实际,在州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把文山州建设成                         族文化精品工程,着眼于 “讲好文山故事”,致力打 造
            为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的目标,并制定出台                         “文山三七、坡芽歌书、老山精神、地母文化”等民族文化
            了 《文山州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的实施                        品牌,仅最近几年就创作了舞台剧 (节)目 680多个,演
            意见》,牢牢把握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                        出 3800余场 (次),获得国际比赛金奖一个,全国比赛奖
            题,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 “十大示范” 和实现 “三大跨                       项 7个,省级比赛奖项 27个。在打造了一批具有较高历
            越”的目标任务,按照 “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                       史、文化、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促进了文
            全面推进”的思路,突出抓好以 “心连心·鱼水情,手拉                        化与经济共同繁荣的同时,很好地向全国、向世界展示了
            手·兄弟情,肩并肩·爱国情”为主题的出创建活动,扎                         文山州各民族的生存状况、历史文化和精神面貌。
            实推进 “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                             (五)狠抓民族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建州
            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治建设、民族关系和谐”六项重点                         60年来,文山州始终坚持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开展双
            创建工程,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的开展进机关、进                         语教学,努力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近几年,加快了普及
            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                         学前教育的步伐,坚持了 “以公办为主体,社会参与、公
            所,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推向深入,奋力推进少                         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构建了覆盖城乡,办学规范、师
            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使全州的民族团结                         资达标、保证质量的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了薄弱学校的升
            进步事业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级改造,使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优质资
                 (三)狠抓民族经济基础的发展。州委州人民政                        源继续扩大,城乡差异不断缩小,办 学 质 量 稳 步 提 升。
            府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着力推动少数民族和                         2017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有少数民族学生 43万多人,占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集中力量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                         在校学生总数的 6211%,创建了 123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
            聚居区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                         示范学校,确保民族教育与全州教育同步发展。卫生事业
            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多渠道整合发展改革、交通、农                         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
            业、水务、扶贫等部门资金,多方面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                         系,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认
            和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汇集人力、财力、物力,动员全                         真落实补偿政策。全州城乡医疗保险人数达 346万人,做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示范创建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到了应保尽保。
            全州共建成自然村 (组) 整村推进项目 2436个。为了                           (六)狠抓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文山州坚持把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奋斗目标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团结稳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得以实现,仅十八大以来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 17280万                       来抓,建立健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按照 《民族
            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                        区域自治法》《国务院若干规定》 《云南省实施办法》等要
            镇 1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91个、民族特色村 40个、                    求,采取用民族干部宣讲民族政策的方式,把民族法律法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6个、民族团结示范户 1800户                       规的学习宣传落到实处。在 “法制宣传月” “民族团结宣
            (其中,仅国家民委命名的就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7                        传月” “宪法宣传周”等活动期间,利用广播、电视、板
            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单位 1个)。与此同时,文                       报、宣传车、法律咨询、文艺节目、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
            山州还认真实施好麻栗坡、马关、富宁沿边 3县兴边富民                        开展宣传教育,并将 《民族区域自治法》列入干部法律培
            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                         训的授课内容。在深入贯彻落实 《民族区域自治法》 和
            了 33个试点村建设和 “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                      《云南省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 办法》 的同时,结合文山
            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                        实际,相继制定了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和
            六项工程,切实加快了沿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改                         《文山州人民政府贯彻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
            善了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初步实现了 “富民、美边、稳                        例〉实施办法》,开创了全国 30个民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贯
            边、睦边”的目标,从而在全州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                         彻本州内 《自治条例》的先河。此外,还先后制定和出台
            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区创建格局,各族群众出行、饮水、                         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水资源管理条例》 《普者黑景区
            住房、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生产                         保护条例》 《三七发展条例》等 8部条例,为全州科学发
            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展、协调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狠抓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出台了 《文山                            (七)狠抓民族和谐相处的机制建设。文山州按
            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实施意见》,坚持把少数民族传                        照 “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坚持把工作做在
            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作为一大战略,                         平时,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每年
            着力抓好少数民族传文化项目的实施,有效抢救、保护了                         召开两次全州民族宗教关系暨团结稳定形势分析会议,做
                                                                                                         3
                                                                                                     · 3  ·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