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文山州年鉴2018
P. 79

专  文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挥着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度加大,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 4567个,家庭农
                 (三)能源信息快速发展。文山州能源资源禀赋                        场 386个,创建培育了 17个国家级、98个省级、171个州
            相对匮乏,呈 “缺煤少电无油气资源”的特点,第一个电                        级示范社。二产变优。建州初期,文山州虽然建成了国营
            源点是 1951年 12月 9日投产的文山电厂,装机仅 16千瓦,                 广南木利锑矿,但落后的设备、工艺和技术,加之没有其
            建州初期是典型的能源净调入州市。建州以来,特别是                          他工业支撑,1958年只有寥寥几万元的工业产值。改革开
            “十五”以来,全州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合理开发利                        放以来,文山先后建设了水泥厂、化肥厂、煤矿厂、发电
            用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加快外联内通骨干                         厂等一批比较有规模的企业。进入新世纪后,州委、州人
            电网和跨区域电力通道建设,基础网络不断完善,电网结                         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强州”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
            构不断优化。随着全国第一条省内直流即丽江观音岩水电                         发展,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成功引进云冶、云锡、云
            站 500千伏永仁—富宁直流输电工程、中石化华南公司玉                       铜、福建紫金、安徽海螺等一批重大战略合作伙伴,一批
            溪—富宁成品油管道工程、电力主网配网等一批能源骨干                         大项目迅速崛起,陆续建成云冶年产 80万吨氧化铝、云锡
            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全州初步形成以水电、煤炭、风                         年产 10万吨锌 60吨铟、云南华联锌铟公司年采矿 210万
            电、光伏发电、燃气互为补充的综合能源保障体系,形成                         吨、安徽海螺日产 9000吨水泥孰料生产线等项目,对全
            了云南省 “西电东送” “云电送越”的重要通道和全省能                       州经济发展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至 2017年,全州主营
            源消纳的重要增长点。至 2017年,全州共建成投运 500千                    业务收入达 2000万元的企业 178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伏变电站 2座,110千伏变电站 39座,形成了以 500千伏                   有 57户,其中超 30亿元的 1户,超 20亿元 5户,超 10亿
            砚山变和 500千伏富宁变为中心的 220千伏环网、局部以                     元的 5户。全州完成工业总产值 6617亿元,比 1958年
            多回链式进行供电的结构;电力装机 21549万千瓦,发电                     3665万元增长 18055倍;完成工业增加值 1822亿元,
            量 8935亿千瓦时。其中:水电 17974万千瓦,风电 243               拉动 GDP增长 32个 百 分 点,对 GDP增 长 的 贡 献 率 为
            万千瓦,光伏发电 6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 06万千瓦,                      323%。同时,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园区集聚效应明显。
            余热余压自备电厂装机 485万千瓦。同时,文山的信息基                      全州共建成工业园区 11个,其中文山三七产业园区、马塘
            础设施成效显著,随着 “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创建,与                        工业园区、砚山工业园区被评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美泰、
            全国全省一道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至 2017年,全州共建设                      金鼎、富士康、云南白药、天士力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开通各类无线移动通信基站 16140个,其中 4G基站 8991                  相继入园发展。目前累计入园发展企业 258户,从业人员
            个;传输光缆线路长度超过 978万千米,州到省的出口带                      45662人;实现增加值 1807亿元,实现利税 755亿元。
            宽扩容达到 840G;全州 962个行政村和社区已全部实现光                    三产变强。建州 60年来,文山州第三产业从小到大,已经
            纤宽带和 4G网络覆盖,部分有条件的自然村已延伸通达了                       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经济
            光纤宽带,城镇宽带普遍具备 100Mbps接入能力,农村普                     发展的新引擎。历史上,文山地处边疆,交通封闭,工业
            遍具备 20Mbps及以上高速光网接入能力。                            落后,农业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呈现原始
                                                              “一二三” 排序。1992年战后恢复建设以来,历届州委、
                 (四)产业培育由弱变强。建州初期,文山州百
                                                              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服务业,并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
            业凋零,百废待兴,产业发展不足,产品严重短缺。199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关
            年战后恢复建设特别是 “十二五”以来,州委、州人民政
                                                              键举措,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点,加大行业龙头企
            府坚持把培育发展壮大产业作为富民强州的重要抓手,规
                                                              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着力培育专
            划了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新型冶
                                                              业交易市场集群和现代商贸集群,积极申请国家和省的服
            金化工和新材料、外向型加工和制造、高原特色农业和食
                                                              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到
            品加工、边境贸易和物流六大重点产业,精心培育,扶优
                                                              2017年底,二产与三产的占比为 36∶438,呈现出了 “三
            扶强,产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产业特色不断彰显,规
                                                              二一”的良好发展态势。
            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全州三次产业比重由 1958年
            的 864∶36∶100,调整为 2017年的 202∶36∶438。产业发
            展特点明显:一产变特。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                             开放文山———封闭末端成前沿
            全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形成
            了以烤烟为重点支柱的骨干产业。至 2017年,全州农业总                          建州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文山
            产值达到 27805亿元,比 1958年的 205亿元增长 1346             州委、政府在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带
            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州龙头企业数量达                         领全州干部群众立足州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
            到 223户,省级龙头企业 42户,企业销售收入 14208亿                  化改革,积极扩大开放,抢抓发展机遇,经济和社会事业
            元,带动农户增收 2874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                      持续快速发展,文山到处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呈现出厚
                                                                                                         1
                                                                                                     · 3  ·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