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7 - 石林年鉴2018
P. 437

政策
                                                                                             法规


           科技致富带头人。                                            房建设等项目,推广清洁能源,扩大太阳能、燃气、沼气使
              5.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                                  用覆盖范围,着力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示范目标:实现资源节约和能源科学优化利用,分享生                             7.实施民族干部培养示范工程。
           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开发成果。                                           示范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培
              (1)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                         养大批熟悉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
           示范县目标,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推进天然林、防护林、湿                              (1)加强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制定少数民族干部
           地、重要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对生态破坏的整治、                          和人才培养规划,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加大经费保障力
           恢复力度,强化陡坡地生态和石漠化治理,推进城市绿地                           度,采取异地挂职交流、轮岗、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少
           系统和生态系统建设。推广农村节柴改灶,支持开发利用沼                          数民族干部,强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气、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村                              (2)定向招录少数民族工作人员。进一步拓宽少数民
           寨、绿色学校创建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人与自然                          族干部来源,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中,采取划定比
           和谐发展。                                               例、单设岗位和定向招录等措施增加少数民族干部占比;法
              (2)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建立水                         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族宗教等部门可通过定向培养等
           资源开发利益分享和流域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态等补偿机                           方式招录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人员。
           制,通过资金补偿、项目扶持、提供就业、技术援助、优先                              (3)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配备力度。根据少数民族人口
           聘用参与管护工作等方式,确保群众得实惠。                                比例和民族成分等因素配备选拔各级领导干部,保证不同
              6.实施民族经济发展示范工程。                                  层次少数民族干部的梯次配备,注重培养和选拔使用民族
              示范目标:发挥民族地区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动                          干部。
           力,围绕重点产业,培育壮大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改造                              8.实施民族关系和谐示范工程。
           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示范目标:把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各族
           在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等方面实现突破,增强民                          群众的自觉行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
           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GDP增幅、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                         展,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
           幅、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                          光大。
           配收入增幅均达到县人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                                    (1)完善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长效机制。建立属地管
              (1)推动“特色经济”发展。实施农业差异化发展战                         理、受理接访和化解纠纷的联动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略,巩固优化粮烟、发展壮大畜禽、做精做特蔬果、做大做                          处理在萌芽状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
           强花卉产业;加快台创园建设,发展特色、高效、休闲观光                          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违法犯
           农业;实施抓大户(龙头)上规模,抓园区带全面,抓特                           罪活动;完善民族团结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开展与周边
           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抓工贸促增收五大工程,促进农                          州县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打造石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2)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
           鼓励非公经济发展,对民贸企业、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                          月、团结周、团结日等活动,把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
           业、民族传统手工业和龙头企业特殊扶持,发展贷款财政贴                          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党校、行政学校必修课
           息资金,扶持民族企业做强做优。深化区域合作,主动服务                          程,并纳入领导干部业务培训内容。
           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                              (3)提高宗教事务管理能力。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
           大战略,充分发挥高铁经济带动作用,深化合作、补足短                           理,妥善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全力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
           板,提速县域经济发展。                                         定;落实宗教政策,积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规范寺院
              (2)加速城镇化进程。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以石林                         教育管理,关心、帮助和团结广大宗教界人士,着力培养一
           大道为主轴,加速形成“一路三区”石林大道城市经济带;                          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
           以巴江为绿色主轴,东扩西进,北上南下,形成“一河三                           作用的教职人员队伍,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
           片”巴江生态休闲经济带。加快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作用。
           居住向小区集中,统筹城乡、以城带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                              (4)加强民族地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三严三
           程,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实”“忠诚干净担当”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继续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                          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筑牢民族团结
           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一                          的群众基础;加强乡镇、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
           批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在                          组织体系,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
           交通、电力、水利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实现全方位开                           范作用;支持和鼓励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放、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少数民族贫困地                          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全面推进基层
           区优先安排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
                                                                                                            347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