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6 - 石林年鉴2018
P. 436

SHILIN 年鉴

             2018 石林 YEARBOOK

                (2)促进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做                        力度,确保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好各民族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退役士兵等重点人群的就                              3.实施民族文化繁荣示范工程。
            业工作,大力开发有效就业岗位,为更多城镇居民、少数民                              示范目标:实现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在
            族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创造条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幸福感,增进各族群
            3.5%以内。                                             众相互了解、尊重、信任和学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影响力
                (3)完善社会保障。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完善社                        方面的作用。
            会保障体系,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参保工作,进一步                              (1)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批标志性民族文
            扩大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                                 化设施,推进2个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完善公共
                (4)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保障运转经费,实现建制村(社区)
            均等化,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疾病                          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工程、科普栏、体育设
            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等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                          施和互联网;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城乡数字电视用户达
            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万户以上;抓好体育人才培育和项目培训推广,广泛开展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卫生创建工作。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重视摔跤、抢花炮等民族传统竞技体
                (5)改善农村和城镇住房条件。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                        育项目,解决群众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收听收看难、
            建设,大力实施民族地区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                          体育锻炼难等关键问题。
            造和地震安居房建设等项目。                                           (2)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大民族文化保护
                (6)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民族特色,统筹城                        和传承力度,推进叙事长诗《阿诗玛》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
            乡发展,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实现水、电、路、房、能源                          遗产工作,建设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中心,申
            和环境建设“六到位”,打造一批设施齐全、产业发达、生                          报一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
            活富裕、环境优美、乡风和谐、文化先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民                              (3)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建设。依托阿诗玛文化,保护
            族团结示范片区。                                            开发一批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阿诗玛文化博物馆,建设6
                2.实施“旅游强县”示范工程。                                 个“阿诗玛”文化传习馆;开展石林方志馆建设和阿诗玛文
                示范目标:重点推进石林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旅                         化研究,形成一批地方民族特色文献精品;策划一批以彝族
            游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文旅融合,创新营销模式,开辟旅游                          火把节、斗牛、摔跤、密枝节为载体的多样性旅游文化衍生
            市场,实现全县旅游人数和旅游直接收入、综合收入明显增                          产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进入,打造石林知名
            长,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节庆活动品牌;扶持奖励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新
                (1)提升观光旅游。一是重新组合包装观光旅游产                         闻出版、广播影视、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精品创作,推动少数
            品,加强与贵州、重庆、广西等喀斯特地貌旅游景区(点)                          民族文化创新,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
            联合,推出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实现旅游观光                          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
            产品向高端延伸。二是加强景区景点的串联,形成石林自然                              (4)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支持县文化馆和乡镇
            精华风光带集聚,纵向深化原有旅游产品的内涵,横向拓展                          (街道)、社区文化站(室)建设,完善民族文化传承人认
            产品的广度。三是开发河湖、山地、名胜、工业、农业、古                          定、补助制度,加强民族文化人才培养。
            遗址、民族特色村寨等系列观光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                              4.实施民族教育促进示范工程。
            消费需求。                                                   示范目标:普及现代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广现代科
                (2)推进全域旅游。树立全区域性、全产业链的旅游                        技,提高劳动者素质,打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
            发展理念,深入推进“12345”石林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                        根基。
            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加快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巩固                               (1)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千方百计增加民族教育的投
            提升观光旅游,培育新兴旅游业态。深度开发景区景点,重                          入,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民族学生生活补助
            点培育休闲度假旅游、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和民族生态乡村旅                          费,加强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救助;突出少数民族聚居区
            游,初步实现单一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                          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和继续教育,
            医养、科考、会展等综合型旅游转变,全面提速旅游转型升                          突出发展普高教育,突破发展职业教育,引导发展民办教
            级,力争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育;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内涵
                (3)加大营销力度。强化“经营石林”意识,创新营                        发展;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销手段,全力夯实基础市场,大力巩固重点市场,积极发展                              (2)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宣传服
            新兴市场,着力培育潜在市场,不断提升石林旅游品牌形                           务体系和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科普进村入户,积极推广电脑
            象,提高石林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农业专家系统。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新型农民、妇幼保
                (4)强化市场监管。认真落实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                        健、健康生活习惯等培训,推进科普富民示范村和文明生活
            治工作要求,强化景区景点标准化管理,加大旅游市场整治                          示范户建设,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奖励和扶持少数民族
            346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