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1 - 石林年鉴2018
P. 421
政策
法规
育技能培训资源,构筑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立交 招聘、选调、引进优秀教师及管理人员。建立“县域优秀初
桥”,在各类职业学校中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中贫困学子奖”激励机制,实施“石林英才”计划,强化县
“双证书”制度,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 域高中建设。对省级实施的“优秀贫困学子奖励计划”和
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争取建设1个 “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实施。对考入国家
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内 部委所属院校的石林籍学子等优秀人才进行登记造册,纳入
涵发展。 石林县优秀人才库,并建立相应的跟踪服务制度。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工信局、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3.设立“名匠工作室”加强技师培养。坚持名匠带高徒 7.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实施“石林名
的原则,从县内企事业单位、“两类组织”中遴选一批工作 医”“学科带头人”“石林名院长”等培养工程条件成熟的
熟练、技术精湛、具有“工匠精神”的技师或高级技师作为 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相关培养工程。加大优秀年轻医疗人才培
“名匠工作室”的名匠,开展技术传承创新工作。通过开展 养、引进、选拔工作力度,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
“名匠进村(社区)”活动,了解村(居)民的技能培养需 秀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针对“薄弱科室”采取引进人
求,推动村(社区)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在全社会营造 才、技术提升引领、定岗培训、外派进修、专家结对、申报
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条件成熟的积极组织申报 医学科研项目、发表医学论文等措施进行重点培养。充分利
“云南省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和“云南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用县内资源,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
培养工程,所在企业和有条件的单位要给予适当补助。 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卫计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工信局、县总工会、县民政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局、各乡镇(街道) 8.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社会工作人
4.加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养提升。结合“十三五”规 才,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
划,围绕全域旅游、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原特 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
色农业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加大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 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
作力度,大中型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应不少于当年 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个性
工资总额的2.5%。对于实施技师、高级技师培训项目的县属 化、专业化社会服务的优势,优先培养为特殊困难群体、家
企业(行业)和职业培训学校,可给予一定的高技能人才培 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行业、各领域、
养补贴。 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并逐步实现初、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中、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合理配置。加大培训培养社会工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总工 作管理人才的力度,严格落实“推进村(社区)工作者专业
会、各乡镇(街道) 化发展,对村(社区)干部考取社会工作师职称的社会工作
5.遴选培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遴选一批在种植、养 者每月给予200元的职称补贴,由县级财政结合干部补贴待
殖、农产品加工、流通、高原特色农业、农产品经纪人等方 遇予以落实”规定,鼓励本县人员尤其是城乡村(居)民自
面推广应用实用技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农民增 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
收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或新型 务部门等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和评价。
职业农民进行重点培养。涉农部门对人选所在企业、村(社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财政局
区)、专业合作社或其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给予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
帮扶,并逐步在全县进行推广,最终带动全县农村实用人才 (街道)
每人至少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并对其申报项目、评审专 9.加大民族民间文化人才扶持力度。以提供传承场所和
业技术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 传承补助经费等方式,支持我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遴选一批优秀文化工作者和优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秀文艺团队进行重点培养,采取鼓励开办传习馆,带徒授
6.加强教育优秀人才培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以基础 艺、筹办个人展演、参与同行交流竞技、参加省级以上比赛
性人才、骨干人才、专家团队为重点构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 等方式,培育、打造一支石林精品民族民间文化名人队伍。
建设体系,通过人才引进、本土培养等多种方式,打造教育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人才高地。建立健全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文广体局、县民
层次的系列化培训、培养、评选制度,搭建优秀教师成长平 宗局、各乡镇(街道)
台。实施“石林教学名师”“石林名校长”等培养工程,打 10.实施“石林旅游人才”培养计划。依托石林世界自然
造一批教学名师。创新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面向全国公开 遗产和阿诗玛文化,突出石林以喀斯特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景
331